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思考 >

肖绪文:推广装配式技术要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

肖绪文:推广装配式技术要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

2020年07月01日

打印来源:上观新闻

人们对住有宜居的需求,带动建造方式变革。上海一新建住宅小区,采用最新装配式技术,3天就造好一个楼层。建设时间少了,质量水平却提高了。


这样的案例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日益增多。近年来,装配式技术在全国加速推广。据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4.2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13.4%,近4年年均增长率为55%。


疫情期间,装配式技术也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建设进度,受到许多工地青睐。装配式技术“火了”,难免会有一些建筑对新技术“生搬硬套”。有的公共建筑,采用数千根预制梁柱,根根种类不同。由于每个种类都需“定制”,大大提高了预制成本。


这类现象引起一些专家的关注。在6月30日举行的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科技委院士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表示,装配式技术是建造工艺的一大发展趋势,但目前尚未发展成熟,存在不少提升空间。“技术应用不能绝对化。一些造型别致的建筑,并不适合采用装配式技术”。


装配式建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搭积木”。它指的是把房屋的房梁、柱子、墙板、楼梯等构件,在工厂内提前生产好,然后送到工地现场进行拼接。和传统的现场浇筑不同,“搭积木”减少了扬尘噪音和工人数量,建造速度更快,工程质量也可以保证。


上海在装配式领域起步早,技术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薛伟辰表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就在建造规范中明确,在结构设计要研究装配式技术。2007年,由中建八局和上海建工共同建造的上海万科新里城预制装配住宅,是国内产业化住宅首批试点工程。彼时,肖绪文还是参与其中的一名总工程师。


短短十几年时间,装配式技术在上海得到了迅猛发展,得到了广泛运用。2016年起,上海规定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工业建筑,应全部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建筑单体预制率不应低于40%或单体装配率不低于60%。


肖绪文认为,对标全球一流城市,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仍有差距,在这些方面需要加强研发。比如提高“搭积木”的抗震性能,特别是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又如,要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形成建造工艺的工业化体系。只有提高装配式技术的标准化、模数化,建造精度和质量才会有质的飞跃。


生产“积木”的工厂——构配件工厂,是人们容易忽视的关键环节。“推动装配式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高效,是提高建筑性能和生产效率。如果构配件工厂的工艺和速度落后,就失去了做装配式建筑的意义。”肖绪文说。国内构配件自动化专业化流水线成套设备研究刚刚起步。未来仍需加强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成套设备的技术研究。


专家指出,推广装配式技术要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应当技术研究先行,做到技术不成熟不退,走出一条产、学、用一体化有特色的建筑装配化之路。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礼华—— 激发青年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王志杰:推动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发展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王玉志:加强政策扶持激励,推进建筑绿色低碳发展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关键词: 肖绪文**装配式*因地制宜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