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方动态 > 山东 >

青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成效尽显,获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2亿

青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成效尽显,获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2亿

2020年07月29日

打印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内涝不见,雨停路干”,在今年汛期多场降雨考验下,青岛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成效尽显。就在市民拍手称快之时,日前青岛市海绵城市试点的 “国考”捷报也从北京传来: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此前联合组织开展的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我市在同批14个试点城市中脱颖而出,位列第二名,并将再获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2亿元。


自2016年获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多维度的探索尝试让青岛对 “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六要素的理解愈发深刻,逐步总结形成了 “分层规划、多维协调、系统建设、综合保障、专业支撑、长效推进”的青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经验。


系统化,是青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推进思路。在试点伊始,青岛便确定下试点示范和全域建设的 “双推进”思路——以李沧海绵城市试点区为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在全市范围内践行海绵城市理念。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建设海绵城市达标面积约206平方公里,到今年年底计划达到220平方公里。从一隅到一域,海绵城市理念将融入到老旧小区改造、新区开发建设、景观绿化设计等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全面助力城市品质整体提升。


顶层设计:让海绵元素融入所有新改扩建项目


海绵城市,关注的不仅仅是雨水本身。它试图求解的是城市快速发展与保持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的矛盾,解决传统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造成雨水自然循环能力锐减的问题。


时间追溯到几年前,彼时,海绵城市对于国内大多城市而言都属新鲜事物,如何将海绵城市有机地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每个城市都在寻求各自的路径。青岛从转变观念和理念入手,注重遵循科学规律,坚持规划先行、制度管控、标准规范、过程植入。


在摸清城市本底的基础上,青岛在省内首个编制完成《青岛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全市域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全覆盖。随后,多层次规划体系渐次铺开,创新建立了全市统一标准的 “专项规划定格局、详细规划定指标、系统化方案定项目”的三级海绵城市顶层设计体系,科学指导全市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工作。“让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通过规划导则进行指引,强化各级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从而形成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的蓝图。”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处处长辛克刚说。


如何能让“海绵元素”系统化的楔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等方方面面?就需要一整套强有力的政策和标准支撑。《青岛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全市建设项目划定“硬杠杠”,明确了全市新、改、扩建项目应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明确海绵建设指标。青岛市各相关部门也先后制定文件,明确从立项、可研、初设批复、“两证一书”发放、土地出让手续、施工图审查、质监、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需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此外,《青岛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等10余项地方规范标准,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专业技术指引。


过程推进:新城和老城“打好组合拳”


“以前暴雨之后出门都需要先 ‘抗洪’,如今雨后不仅没了积水,小区环境也焕然一新。”家住李沧区湘潭路街道梅庵新区的市民张大爷感叹道。由于小区地处老虎山脚下,以往暴雨过后,从山上流下来的客水倒灌进小区,致使小区广场积水严重,居民需要用泵往外抽水才能出门。


去年,李沧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对梅庵新区进行了全面改造。据李沧区海绵办负责人崔松介绍,为彻底解决小区积水问题,首先对小区原有排水管线进行升级完善,将楼山汇流客水由小区外围引入周边市政管网;此外,小区内部溢流井、植草沟、下凹绿地、雨水花园、透水式地坪等海绵设施悉数登场,让近八成的雨水可以在小区内得到下渗、净化,补充到地下水,让干净的水留下来,成为资源,让多余的水排出去,不形成灾害,成功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此外,通过“海绵+”还配套进行了小区的绿化提升、照明完善、停车位增设等民生类项目内容,系统提升了小区居住环境品质。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市共消除历史积水点40处。


在海绵城市改造进程中,“群众的声音”一直贯穿始终。作为“共同缔造”典范项目,翠湖小区在改造之初,由街道、社区、群众代表共同成立了“改造行动专项协调小组”,协助进行海绵理念宣传、群众意见收集、方案意见征集、矛盾纠纷调解、劝说拆除违建等工作,大大提升了改造工作的建设效率和社区群众的满意度,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翠湖模式”。


仅试点区域,“脱胎换骨”的老旧小区和公共建筑就达到104处,惠及居民6万余户。随着试点区建设的圆满收官,如今青岛则将更多精力放聚焦在如何让“海绵红利”惠及全市居民。


在采访中,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胡乐常强调,海绵城市不是“建项目”,而是“融理念”,需要将这个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他告诉记者,下一步青岛的新城区将坚持“目标导向”,按照城市规划建设指标,把海绵理念落实到位;老城区则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问题循序渐进地进行海绵化改造。


“坚持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将从‘海绵+’转变为‘+海绵’。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将成为新、改、扩建项目的‘必选项’。”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勇说。


初显成效:经济、生态和民生的“多赢工程”


水面碧波荡漾、生态湿地绿草茵茵、道路绿化带花木葱茏……位于李沧区的上王埠中心绿地海绵城市改造项目如今已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天然氧吧”,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渣土遍地、污水横流的状况。这一巨变得益于对“政企合作”的全新探索。


“结合周边地块开发,我们采取与开发企业共建的模式,政府出资实施水库防洪和管网建设,开发企业出资建设公园绿地景观。”崔松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建成后既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又增加了公园绿地,拓展了市民休闲活动空间,同时还带动区域开发建设和市民房产增值,实现了政府省投资、群众得实惠,综合效益显著。


事实上,要想真正解困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等方面的“城市病”,就需要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协同推进,也就是说在做好源头项目整治的同时,统筹好流域内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解决流域内的涉水问题,实现整体达标。


试点之初,青岛就将目光瞄准了过城河道中的黑臭水体,通过实施源头雨污分流、内源清淤治理、河道内再生水回用等综合措施,对污水进行全收集全处理,杜绝黑臭水体主要污染源的产生,恢复了河道生态,实现河道水质稳定达标。昔日的“黑臭河道”楼山河,通过治理,已有3公里的河段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生态恢复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通过试点区建设,实现了李村河、楼山河、大村河、板桥坊河等河道水生态的持续改善。试点区河道生态岸线总长度11.7公里,生态岸线率达到92.2%。根据2019年水质监测数据显示,试点区河道水质监测数据均优于建设前,水质满足地表水Ⅴ级标准,地表水体水质达标率100%。通过水量和水质的双重提升,水资源的再利用也得到保障,试点区内共建设了44处雨水利用设施,目前仅试点区的雨水资源年利用量就达150万立方米,相当于“留住”一座小型水库。


通过多场降雨,对海绵城市的作用进行了检验,试点效应被进一步放大,海绵城市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海绵城市建设必将在青岛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性,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方面持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奚雅青)


延伸阅读:

产值同比增速7.4% 济宁市建筑业发展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山东省开展建筑工程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第一批)申报工作 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建筑业推广应用技术公告》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关键词: 青岛*海绵城市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