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思考 >

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 房地产业将会插上腾飞翅膀

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 房地产业将会插上腾飞翅膀

2020年08月21日

打印来源:中国建设报

导言


历经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建筑业的生产方式依旧有巨大的改进空间。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存在安全风险大、生产效率低、建设成本高以及作业环境危险、繁重、脏乱等缺点,建筑业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给传统建筑业企业的开工生产带来巨大困难和压力。


如今,中国房地产业、建筑业变革迎来新突破点。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方面,各地如何实践、市场如何发力?目前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待解……本报紧跟政策热点,立足发展现状,聚焦行业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探索实践,助力健康发展。


著名哲学家杜威说,人类和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由崭新大胆的想象力带来的。


1990年,比尔·盖茨开始建造一栋未来之屋。历时7年,这栋占地6600平方米、精心打造的湖滨别墅终于落成:浴缸自动放水调温、24小时自动灌溉植被、厕所内设医疗系统……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情景变成现实。现在,这栋未来之屋的部分智能化应用情景已在我国一些科技智能项目中成为标配,即便是存量住宅,也可以通过改造实现智能化家居应用。


在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方面,《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


紧跟行业趋势,多个地方和市场主体已经行动起来。


01

发展装配式建筑:社会所向 行业所趋


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2016年9月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名单,将装配式建筑推向“快车道”。


就在日前,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了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平台试运行工作,实现企业侧平台设计、生产、施工各阶段的数据共享和传递。


聚焦房地产行业,自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万科、碧桂园等195个企业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开始,随着装配式建筑政策的持续利好,指标更加细分,产业配套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积极布局,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开发项目中的应用。


以碧桂园为例,在全国14个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城市之一的珠海,作为该市第一个在土地划拨出让中即明确要求采用装配式技术的建筑项目,碧桂园金湾平沙项目采用了预制凸窗、预制叠合楼板、预制阳台、预制内墙板、预制楼梯等,建筑单体预制率约20%,装配率达40%,在珠三角地区位居前列。


在集团2019年年度会议上,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对碧桂园提出了新的定位——“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作为装配式建筑推广实践的探路者,碧桂园始终坚持节能、环保、绿色的建筑理念。


在政府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背景下,碧桂园积极助力广东省乃至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早在2015年,碧桂园已成立专门从事建筑产业化的研发、设计、咨询团队,在产业现代化及装配式建筑发展之路上加力前行。截至2018年年底,碧桂园集团装配式建筑项目数量已超150个,在建和设计面积超1200万平方米。


随着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长沙等地在土地招拍挂阶段就明确装配式建筑要求,倒逼房企不能再囿于快周转模式,而是要从系统层面对产品开发与运营能力进行把控与完善。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装配式建筑未来有着万亿元的巨大规模,但在享受装配式建筑的红利前,房企需要迈过工程量规模、技术熟悉度两大门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表示,目前,诸多企业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仍然力不从心,行业及部分企业面临着成本高、盈利难等问题。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如果按照传统方法,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仍然较高。建筑的地点不同、规模不同、技术手段不同,成本是有所差异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绝不能用传统观念来衡量和评价,要以建造出性能、品质更好的建筑为样本,因此不能过分纠结成本问题,品质与性能才是核心。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北方区域本部首席执行官、北京公司总经理刘肖表示,作为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有机结合,装配式建筑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装配式建筑是社会所向,也是行业趋势,这需要整个房地产行业和相关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


但他同时认为,装配式建筑的现实推广并没有想象中容易,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尽管已经研究出自有专利技术,但在推广上仍存在规范标准、产业链、社会认知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规范、技术规章仍然没能得到完善和统一。另外,我国当前尚未形成和装配式建造相匹配的产业链和配套能力,导致装配式建筑当前成本仍然过高,从而影响推广。在设计能力上,装配式建筑仍存在不足之处,相关的客户体验没有明显提高,大众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不足。


作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企业,万科在推广装配式建筑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与经验。


据了解,万科于2003年开始发展装配式建筑,成立了万科工厂化中心,致力于预制装配式体系的研究。从2007年开始,逐步在全国推广装配式建筑,确立万科装配式体系。仅北京万科,已累计拥有6项相关发明专利和8项实用新型专利,实现关键技术产品国产化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城市针对装配式建筑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从财税、土地、容积率、预售时间提前等方面给予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开发商以优惠,间接使消费者获益。这也使得更多房企开始积极布局装配式建筑。


比如,保利、融创、绿地、招商蛇口、世茂等房企选择与装配式建筑企业合作,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开发项目中的应用。


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行业内新进入者众多,不少企业都是刚从传统建筑领域转向建筑工业化这一全新的领域,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低、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导致产品设计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不高,设计与生产脱节,生产与施工脱节。


某头部房企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困难,早些年的困难可能更多来自于要建立健全行业标准、来自于市场,后续当政策、市场的认知度提高之后,困难更多就来自于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提升产能产效、提高质量以及系统性的能力建设等方面。


02

推广BIM技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现代科技推动下,正经历一场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变革。BIM技术作为这场变革的关键支撑,引起了国家和行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指导性文件;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维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在国家政策和行业支持下,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BIM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锦章说,“从‘中国建造’走向‘中国智造’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地方实践中,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围绕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绿色智慧住区建设等话题建言献策时提出,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方面,紧扣绿色智慧住区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拉动作用强、弥补产业短板的科技创新项目。在绿色智慧住区信息平台、BIM设计、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开发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在规划设计、建设开发、软硬件集成、技术咨询、运营管理、机制创新等领域的科研攻关,强化技术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BIM技术的应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亦得到高度重视。


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空间,建筑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战场”,在此过程中,探讨短期疫情防控措施和公共卫生长效应对机制成为业内热点话题。


其中,就BIM应用方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绿色设计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刘鹏认为,“人们使用电子产品还会有说明书,但是包括上下水、中水、采暖空调以及各种强弱电在内,实际使用、维护更为复杂的房子却没有使用说明书,这不应该。”破除运维短板首先要在建筑空间使用、设备系统运行、建筑维护保养等方面建立使用说明制度,制订完善运维相关标准以及应急预案,再发展完善以BIM、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的智能运维体系,把包含卫生管理在内的物业管理落到实处,快速提升运维水平,补足短板。


我国BIM技术应用虽刚起步,交叉学科领域研究较少,多以施工阶段应用为主,但由于其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都逐渐重视BIM技术在工程各阶段的应用价值。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作用逐步上升,有些领域已经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有观点认为,BIM技术的出现将引发工程建设领域的第二次数字革命。BIM不仅带来现有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也会影响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并将推动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文兵曾表示,BIM技术改变了工程建设行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消费方式,不仅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整合发展和行业管理提升的重要基础,更是形成城市大数据的重要支撑。以BIM技术为基础,集成GIS(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城市,为智慧城市提供大数据支撑。


在房地产行业,部分房企也嗅到了BIM技术的价值。2019年,金地集团成立了BIM专门工作小组制订发展规划、拓展合作资源,在全集团项目中全面推进应用,已在10余个试点项目中进行设计出图、成本算量、工程建造等应用实践,初步建立了BIM平台协同作业能力。


金地集团表示,2020年,公司将不断加强BIM系统的应用推广,完善BIM技术标准、构件库及协同平台,强化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平台,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推进建筑主体的PC化与精装修的装配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发达国家的技术依旧引领着整体方向。相比之下,我国智能建造技术仍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目前BIM技术由于软件不同,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数据不衔接,没有实现建设过程各阶段数据的真正融合与共享,不能发挥BIM技术的真正价值,由此影响了建筑行业走向绿色与智能的进程。”文兵表示。


(编辑:奚雅青)


延伸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礼华—— 激发青年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王志杰:推动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发展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王玉志:加强政策扶持激励,推进建筑绿色低碳发展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关键词: 建筑工业化*房地产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