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思考 >

绿色金融迎来政策窗口期,银行业已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上

绿色金融迎来政策窗口期,银行业已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上

2021年05月14日

打印来源:第一财经

经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绿色金融也成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此背景下,银行业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银行将如何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


5月13日,银保监会例行发布会上,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郭三野回应了这些热点问题。


绿色金融迎政策窗口期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中银协目前已筹备成立中国银行业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作组,同时制定了2021-2025年工作组规划。


据了解,早在2016年,人民银行、财政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银行业协会组织开展银行机构的绿色评价工作。中银协在银保监会、证监会的指导下,对21家主要银行与金融机构,包括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以及6家国有大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开展了绿色银行评价工作。


“后续将向社会公布相关的评价结果,加大银行绿色评价的透明度,并逐步加强绿色信贷业务评价的考核力度,鼓励各主要银行积极建立绿色信贷流程体系,开展绿色信贷相关制度创新,提升融资项目社会环境风险管理的合规意识,加大对绿色信贷的资源配置。”郭三野表示。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参与到“双碳”进程,既意味着银行信贷业务的重新布局,同时也勾勒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路线。


潘卫东认为,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助力,我国绿色金融正迎来政策窗口期。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监管政策的支持,都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重要指引和发展机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为商业银行清晰勾勒出一条服务实体、防控风险、加快创新的发展路径。”李民吉表示。


据悉,华夏银行已初步形成绿色金融发展的体系框架,且不断深化低碳领域的国际合作,同时全面推进ESG资管投融资理念。


在推进ESG资管投融资理念方面,李民吉表示,作为首家加入“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的国内银行资管机构,华夏银行理财资管体系全面完成ESG融合,研发了ESG数据评价体系,建立了资产与组合双维ESG风险监控机制。


而较早推出绿色金融综合化服务的中资银行浦发银行,则重点开展了四个方面工作,包括对服务方案持续迭代升级;将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集团协同、“股债贷投”一体化提升服务质效;科技赋能,打造绿色金融数字化管理平台。


潘卫东称,“双碳”目标的推行和实现挑战很大,涉及很多新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涉及系统、体制机制、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难点,因此研究和跟踪很重要。


银行投融资行为生变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接下来银行业又将采取哪些措施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郭三野表示,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银协将重点做好研究和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方法论和实施的路线图、所需的数据标准、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关的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等九方面工作。


2020年10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机构及资本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绿色金融迎来密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同时也深度影响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融资行为。


据了解,华夏银行将从四个方面加码绿色金融布局,其中就包括强化国际合作特色,加大气候投融资力度。


李民吉表示,沿着气候变化减缓和气候变化适应两个策略方向,以国际金融组织转贷款合作为基础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持续强化国际合作领域优势。聚焦于可再生能源、储能、工业降碳转型和能效提升、绿色交通、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低碳行业,支持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生态保护、灾害防控等气候变化适应行业,整合信贷、投资、金融租赁、资产管理等资源,加大投融资力度。不断丰富气候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积极跟进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完善和法律支撑条件的完善,推出系列碳金融产品。


“华夏银行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自身碳中和。华夏银行已经摸清自身碳排放现状,下一步将结合发展目标合理预测“十四五”及中长期的碳排放变化趋势,制定自身碳中和目标及路线图,通过技术减排、办公运营低碳化、抵消机制、植树造林等措施,实现自身碳中和。”李民吉称。


潘卫东表示,浦发银行将继续加大投放力度,大力支持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项目,以及雾霾治理、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等重大民生领域项目,发挥绿色债券对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


 

   

   (编辑:奚雅青)

   

   

延伸阅读: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霆:推动建筑行业工业化智能化进程 用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建设高质量“好房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研究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关键词: 绿色*双碳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