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思考 >

王翠坤:加强建筑外围护结构安全风险防控及治理 保障建筑物维护使用安全

王翠坤:加强建筑外围护结构安全风险防控及治理 保障建筑物维护使用安全

2022年03月08日

打印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孙宇枫

微信截图_20220308084058.png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女性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翠坤始终关注工程建设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她联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带来了《关于加强建筑外围护结构安全风险防控及治理的提案》。


建筑外围护结构既是建筑物挡风遮雨、抵御外界环境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筑的对外形象,其包括建筑外围护墙体和屋面、建筑节能保温系统、建筑外墙装饰系统以及以上三类的一体化系统。


据统计,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超过600亿平方米,部分建筑外围护结构由于直接受到外界气候环境作用及系统自身耐久性问题,存在着脱落隐患和风险。王翠坤告诉记者:“近年来,建筑外围护结构墙面及幕墙的开裂、脱落和火灾等现象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公开报道的外围护结构墙面质量事故600多起,给城市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社会反映强烈。”


针对以上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王翠坤表示,应加强对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安全监管,明确责任主体。政府主管部门应明确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安全监管责任,制定建筑使用期内对围护结构安全的监管要求,确定建筑外围护结构安全管理责任人,对人员密集区建筑外立面安全维护管理制定实施细则。


针对我国既有建筑及新建建筑存在外立面形式复杂多样、存量巨大、维护和保养难度大等特点,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安全健康监测和监管普遍存在“上不去、说不清、治不好”的难题,应开发高效率、智能化、定量化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安全健康监测技术和装备;针对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全生命周期内安全健康体检、风险评估预警、防护与修复技术实施等,开发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根据外围护结构所处的气候环境特点,开发有效的防护修复材料及工艺装备等;针对外围护结构耐久性及防火要求,加大研发保温、防裂、阻燃、抗老化外墙材料,开发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新建工程质量水平。


“政府主管部门应组织技术示范及推广,建立城市建筑物围护结构安全健康数据库。”王翠坤建议,针对新技术、新工艺等,应在新建外围护结构工程中开展新材料新技术的试点示范,开展施工过程质量监管、工法检视和验收监测等高效快捷准确的监控技术手段的试点示范,从源头提升施工质量;针对我国典型的气候区和典型的外围护结构类型,采用高效率的智能化新技术,有计划地开展既有建筑外墙的开裂、渗漏等系统质量无损健康监测和安全性评估的试点示范工作;采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国性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安全健康情况普查和潜在风险排查、评估工作,为公共安全风险管控提供有效的数字化技术支撑。


在建设相关配套机制方面,王翠坤建议,建立健全建筑外围护结构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建造、运维管理、安全责任、资金及法制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制度;推动建立“产权和使用单位投保—保险公司承保—专业公司检测—政府平台监管”的联动机制,确保建筑外围护结构安全管理有法有标准可依、责任清晰、有资金保障。


(编辑:奚雅青)



延伸阅读:

用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建设高质量“好房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研究 推进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关键词: 外围护结构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