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思考 >

保障性住房提供增长契机 装配式建筑成建筑工业化主推方向

保障性住房提供增长契机 装配式建筑成建筑工业化主推方向

2022年08月01日

打印来源:中国经营报

建筑业作为传统的排碳大户,在“双碳”背景下,向节能环保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升级已成行业必然趋势。


近日,有关部门发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由于生产建设过程污染少,标准化程度高,装配式建筑成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推方向,得到各地政府的积极推广,近年来渗透率不断提升。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发展仍待完善。“十四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为装配式建筑带来了广阔的增量空间,但更多体系建设问题也需在实践中探索。


各省响应建筑“双碳”目标


装配式建筑被称为建筑业的工业革命,与传统现场浇筑不同,其是将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后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自2012年开始,国内适龄劳动人口已经开始下降,施工现场劳动力匮乏、成本大幅提高。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涨,促进建筑企业优化施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向机械化、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发展,装配式建筑由于生产建设过程标准化,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成为行业转型的主要方向。


同时,装配式建筑也被视为建筑行业节能减碳的重要解决方案。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装配式建筑企业筑友智造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内建筑产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左右,装配式建筑节省建材使用量及施工能耗,节能环保优势显著,较传统施工单位面积可减少碳排放24.31kg,在“双碳”目标要求下,装配式建筑迎来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期。


今年初,住建部发布《“十四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规定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要达到30%。在这一目标基础上,近日,住建部和发展改革委发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


实际上,自2016年以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多次出台指导性及鼓励性政策,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根据住建部数据,“十三五”期间国内累计建成装配式建筑面积达16亿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54%。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共计6.3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50%,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约20.5%。


筑友智造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一般与经济发展规律相匹配,通常经济发展较好,有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有规模化建设需求以及产业配套集群服务的地区,装配式建筑的渗透率较高。目前国内渗透率较高的地区主要为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以及湖南、安徽、山东等地。同时,这些地区也是相关企业布局的重点。


目前,全国25个省(区、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提高装配式建筑渗透率。其中,天津静海区提出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要达到100%,海南要求达到80%,北京要求达到55%,江苏要求达到50%,远高于国家规划目标。


以装配式建筑发展基础良好的长三角地区为例,浙江省除了渗透率方面的要求外,还提出进一步优化目标,要求钢结构建筑占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同时“十四五”期间还要加快推行以机械化为基础、装配式建造和装修为主要形式、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为支撑的新型建筑工业化。


行业体系待完善


近几年,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装配式建筑整体渗透率不断上升,但与美国、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装配式建筑企业远大住工(02163.HK)相关负责人表示,行业内最集中的问题是缺乏具体政策的支持和完备的产业链体系。“目前许多项目没有从设计源头导入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标准理念,造成普遍造价高、技术成熟度待提高。”


一位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各级政府均出台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实施意见,这类实施意见作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顶层设计文件,是推进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在实际落地时,由于缺乏明确的业务分工,协调统筹推进效果并不明显。


据这位企业人士表示,近几年行业内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文件出台,具体细则及标准更多由各地自行制定实施方案。而各地制定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与既有管理政策不兼容的问题。“比如实际操作中出现无差别处理、一刀切做法,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各环节无法紧密衔接,造成事实上的停工减产。”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也能带动上下游多个行业协同发展,产业配套是否齐全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多地缺乏区域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区,不能引导建筑设计、生产、装备、物流等产业聚集。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装配式建筑配套的生产、施工装备企业少,产品质量不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装备存在严重的供给短缺问题。


据筑友智造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企业而言,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施工都是属于定制化产品,PC(预制混凝土)类的产品需要先设计方案确定才能加工,这种销售属性体现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的经营中。这种模式下,企业全年没有稳定的订单维持就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窝工、设备折旧、管理费用需要一个较大的摊销,生产成本比较高。而现阶段,定制类产品企业想要通过标准化生产方式实现业务增长,仍面临一定困难。


生产成本升高,进而也使得最终的商品房成本大大增加。对于开发商而言,选择装配式建筑,如何消化工业化带来的成本增量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而从消费者端来看,客户是否愿意为这样的工业化住宅买单?有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在推广这类工业化住宅概念的时候,不能只盯着大众化普及的美好前景,而忽视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塑造。要让消费者知道装配式建筑科技、环保、健康的特点,这有助于在消费者心目中为新兴工业化住宅留下良好印象,对整个行业的高起点发展会有所助益。


远大住工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自装配式建筑获大力推广以来,各地政府部门陆续出台对装配式建筑企业和项目的多项支持,例如容积率奖励、资金补贴、资金监管放松、允许提前预售、土地供应保障、公积金贷款支持、优先评优评奖、金融支持等方面。目前,以开发商为首的相关需求方对装配式的接受程度已大幅提高。


“保租房”建设带来业务增量


“十四五”期间,各地对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需求,为装配式建筑带来了新的增量空间。今年1月份,住建部在《“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中强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十四五”期间全国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650万套(间)。北京、上海、广东在“十四五”期间分别新增40万、47万、129.7万套(间)。业内预计2022—2023年为筹建高峰期,其中2022年40个城市计划筹建240万套。


今年2月份,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的通知》,提出保障性住房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大力推广装配式等绿色建筑建造方式。


实际上,此前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浙江、陕西等地已陆续发布相关政策,引导保障性住房及财政资金、国有企业全额投资的房建工程应用装配式建造方式。上海《“十四五”规划》要求全市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新建公租房、廉租房和长租公寓项目100%采用全装修,全市公租房、廉租房项目逐步实现装修部品构配件预制化,鼓励装配化装修应用。北京市住建委6月份正式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和安置房)应采用装配式建筑。


兴业证券指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有望为装配式建筑带来增量业务。据了解,保障性租赁住房一般由政府统筹建设,项目体量大且以批量建造为主,相较以往的项目更能为上下游企业带来成本优势。这类住房以满足基本居住需求为主,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都较为标准,与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生产的特点相契合。此外,使用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周期缩短,节省时间、人力和管理成本,同时也能更快满足租住需求。


据了解,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装配式建筑同为政策主导推广的项目,“十四五”时期,多地有意通过保障性住房项目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比如,河南省将“筑巢留凤”的重点民生工程——省直青年人才公寓项目作为省内首批大体量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要求装配率高达60%。参与此项目的筑友智造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运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和施工方式,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是目前河南在建的十个人才公寓中建设速度最快的项目,将为河南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用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建设高质量“好房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研究 推进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