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思考 >

李云贵:建筑业“十四五”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李云贵:建筑业“十四五”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2022年09月01日

打印来源:澎湃新闻

数字时代,BIM、4G/5G、IoT、AI等现代数字技术和机器人等相关设备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形成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交错融合和数据驱动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治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当下,数字技术加速发展,不断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着产业革命,催生传统产业的新业态。如何抓住数字时代的新风口,依托数字技术发动新的增长引擎、探寻新的增长动能,成为当前各行各业面临的新课题。


绿色化、工业化和数字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随着建筑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20年达到26万亿元,占国民经济GDP增长约7.2%,吸引了大批的建筑工人就业。建筑业又是一个高消耗、高排放的产业,给社会资源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如全球水泥和钢铁的产量有一半是中国生产的,但大量又在建筑行业消耗掉;建筑行业每年排放的建筑垃圾超过20亿吨,也是碳排放大户,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总体来说,建筑业是粗放型的传统产业,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挑战。提升建筑品质、实现节能环保,成为当前及未来发展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而实现绿色化、工业化和数字化则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


绿色化发展


要“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绿色化发展大势所趋。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勾画了中国未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光明图景。在2021年3月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主要路径。作为耗能大户,建筑业绿色化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为建筑业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数字化发展


数字技术对传统行业影响深远,借助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多快好省”实现工程项目成功。


《“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列成篇,可见当前国家对数字化发展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视。该篇内容分4章,分别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等方面明确了数字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系统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开启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把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变革机遇,以“新基建”筑牢发展基石,已经成为产业各界的共识,5G、IoT、AI、云计算、大数据等众多持续演进的创新技术,将赋能各行各业。


工业化发展


在绿色化发展和数字化发展基础上,通过跨界融合发展,形成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合力。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即重点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其中,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这对建筑业来说释放了极大的利好信号,能否抓住机遇,实现工业化发展是关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建标规〔2020〕8号)明确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生命周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市〔2020〕60号)明确了相关重点发展内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银保监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进一步明确新城建过程中的发展重点,建筑业企业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政策内容,并在企业战略规划中有所侧重。


总体来说,在数字时代,建筑业面临建造目标、技术手段与建造方式三大形势与挑战。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造改变传统的建造方式,以数字化融合工业化形成智慧建造是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未来建筑新业态将向着绿色化、工业化和数字化三大方向前进,这是毋庸置疑的。


BIM技术集成应用赋能数字化转型


正如前文所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未来的行业应该是怎么样的?应该是绿色的、工业的、数字的。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离不开智能终端的支持。在此背景下,BIM技术的集成应用则是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是智慧建造和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技术,是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其普及应用对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数字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的历程,从辅助绘图到全面应用、提高应用,现在开始应用BIM技术和物联网研究智慧建造,其中BIM技术可以说是建筑业数字时代的开始。有关BIM技术大概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一是BIM技术政策积极有效,效果很好;二是BIM技术的国家标准在陆续落地;三是BIM技术的工程应用价值在逐渐体现。


当前,BIM技术在项目和企业的应用范围已经很广,但在管理中的运用仍然远远不够,结合中国建筑的实践,BIM技术的应用存在3个共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法律环境。BIM模型还没有法律地位,蓝图仍然是法律依据,制约了基于BIM模型的审查、交付和存档。


二是BIM软件功能。现有BIM软件和相关设备的功能和信息共享能力达不到项目要求,需要大量定制开发,影响应用效率、效益和效果。


三是BIM应用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掌握BIM应用技能的人员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的工程经验不足,与实际项目管理过程结合还不够紧密,影响了BIM应用效果。据统计,中建80%BIM应用人员的年龄在30岁以下,而美国约80%的BIM应用人员在30岁以上。


实际上,BIM不只是一种信息技术,它已经开始影响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个工作流程,并对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起到变革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从业者关注和应用BIM技术,BIM必将发挥更大的价值、带来更多的效益,为整个建筑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推广BIM应用的广度,从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从技术应用到管理应用,各环节都要强化BIM的应用;其次要推广BIM应用的深度,充分发挥BIM的信息价值和质量,在智慧工地的建设过程中深入应用BIM,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最后要开展人才队伍建设,项目注重实战能力培养,将基础培训与应用提升相结合,在企业级、项目级、专业级三个不同层面培养既有建筑专业能力又有BIM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


BIM的本质不仅使建筑数字化,而且使建筑过程数字化,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结构化管理,便于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处理。随着BIM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单纯应用BIM的项目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BIM与5G、IoT、AI、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形成智慧建造,在施工领域,智慧工地正在加速发展。


“十四五”不是终点,只是一个阶段,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更需要建筑行业相关人士提高认识,真正将数字化技术应用起来。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行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使传统产业焕发了新活力。但是,任何技术都是“双刃剑”,用好了是帮企业发展,用不好可能会有问题。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协作关系等将发生变化,只有勇于面对这些新变化、新挑战,紧跟时代发展,做时代的强者,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转型升级,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作者李云贵系住建部科技委智慧城市专委会、绿色建造专委会委员、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礼华—— 激发青年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王志杰:推动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发展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王玉志:加强政策扶持激励,推进建筑绿色低碳发展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关键词: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