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内地建筑企业携手,可以进一步带动中国建筑业标准走出去,提高综合竞争力。”
在5月24日于广州举办的SmartHK“推动高质量发展·香港论坛”上,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黄祖璜在致辞中指出,论坛将对大湾区建筑业协同发展,打造强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动世界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促进作用。
粤港建筑业携手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
黄祖璜表示,一直以来,粤港建筑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随着新型建筑工业化进程加快,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集成度更高,进一步加强两地建筑业的业务合作和信息共享就显得更加迫切。
黄祖璜认为,粤港两地建筑业携手,一是有利于发挥资金和融资优势,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涉及很多交叉行业,包括规划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需要承包商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香港建筑业企业自有资金流稳健,融资能力强,有利于整合产业链资源,创新工程组织管理模式,如投建营一体、EPC总承包等,提升建筑业产品和服务质量。
二是有利于发挥管理和技术优势,统筹推进建筑业发展与安全。长期以来,香港的建筑业企业具备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企业有适应新技术、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机制,对于一些投资规模大、工程复杂、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的项目,能够有效兼顾工程质量与安全。
三是有利于协同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快实现建筑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黄祖璜指出,近年来,内地建筑业突飞猛进,某些领域内地的标准更高、收费更低,但国外不了解。香港建筑业对国际惯例和市场运作有深厚的认识,与国外打交道比较早,更熟悉国际规则和标准。“香港与内地建筑企业携手,可以进一步带动中国建筑业标准走出去,提高综合竞争力”。
加快推进两地建筑市场接轨
提升“湾区建造”影响力
黄祖璜表示,近年来,广东整合发扬粤港两地建筑业优势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抓,积极推进粤港澳建筑业合作:在全国率先试点实施香港工程建设咨询企业和专业人士备案管理制度,便利企业和专业人士开业执业;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已有多个港商独资或控股的开发建设项目采用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开工建设;在珠海横琴成立粤港澳工程争议国际调解中心,支持深圳前海在“工程管控、工程调解、计量计价、EPC管理”等领域研究粤港澳标准和机制对接,选取试点项目论证改革实效。
针对如何推进粤港建筑业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发展,推进传统建造向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推进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大湾区城市群建设,黄祖璜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着力扩大内需,充分发挥香港建筑企业在规划设计、环境保护、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领域的经验积累,以及内地建筑企业在自主核心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标准、工艺、工法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优势,加快推进两地建筑市场接轨,加快两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湾区建造”的影响力。
二是着力开放发展,内地建筑业企业要发挥规模经济和人力资源优势,借助香港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领域的融资、前期评估、工程管理、风险管控与索赔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加强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等。
三是着力科技创新,支持两地建筑业企业在智能设备、智慧工地、智能控制、工程质量检测、人机智能交互、工艺流程数字化等智能建造领域携手共建,推动粤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工厂造零件,现场拼房子”广东清远持续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中山首个装配式医疗建筑项目顺利封顶 为绿色建筑注入金融动能!汕头出台专项文件(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