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中建科工三一科创以打造“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培育“新质生产力”

中建科工三一科创以打造“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03月27日

打印来源:中国网

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近年来,中建科工始终践行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匠心打造高品质建筑产品,这是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新质生产力三个特征的重要探索与具体实践。今天,让我们以北方大区承建的三一全球科创中心项目为例,共同了解建筑企业如何以打造“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培育“新质生产力”。


中建科工三一全球科创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1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60米,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进行建设。


项目建成后将容纳8000名研发人员,坚持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发展,打造成为集工程机械及新能源的全球科研高地。项目曾入选2023年度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工程项目。


建筑工业化,高效能向新而行


项目将先进的数字化装配技术拓展至工程建设和智能制造领域,把中建科工特色的GS-Building(钢框架+三板+SI体系)融入到生产实践,制定了“一大平台+四大版块+现场七大应用场景”。项目结合智能建造方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SPCS预制混凝土结构,让建筑的构件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实现“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


项目围绕钢结构制造数字化关键技术,分析装配式工艺技术方案编制的可行性,全面提升了装配式建筑的效率和质量水平。项目深入研究模块化建筑,引领建筑行业智能建造变革,应用混凝土整平机器人、振平覆膜一体机、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测温、高支模智能监测等10余项技术,致力于将项目打造成北京市“智能建造”示范项目。


建筑智能化,高科技向上增长


项目依托中建科工自主研发的驾驶舱以及三一筑工筑享云操作系统,打造装配式柔性智能生产研发中心,为智能建造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项目通过“BIM+”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从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BIM技术应用,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让建设过程更智能。


施工过程中,项目重点解决大体量大净空巨型斜撑结构施工、多节点复杂异形构件制作等10项难点问题,利用BIM技术实现构件生产厂与施工现场信息统一,提升装配式构件生产安装效率35%,管理效率综合提升30%,实现工程实体与数字模型的同步交付。


项目在建造全过程中拟采用3条智能生产线,8款智能建造机器人、20余项智能设备,满满的高科技,让项目建设更加数字化、智能化。


建筑绿色化,高质量向善成长


项目运用绿色建材等新型环保材料比例达79%,高效过滤的空调系统,使室内污染物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项目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创造和谐的室内外环境,通过预制作业,采取降尘、降噪及材料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现场水、电能耗,降低现场建筑垃圾80%。


屋面设置光伏系统,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为建筑提供可再生能源。通过一级节水器具、非传统水源利用及节水灌溉系统有效达到节水目的。项目作为接近零碳、零排放、零废水的“三零建筑”,建筑节能率达到约28%,碳排放水平降低约33%。


项目还应用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个雨水收集流程,削减了项目周边径流污染负荷,降低了场地开发对市政雨水管网的影响。采用低折射率的玻璃幕墙,减少光污染,贯彻低碳理念。


中建科工作为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的央企,将坚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践行集团“一六六”战略路径,向上增长,向善成长。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三一筑工与西安隆生绿色建材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筑智能建造新生态 人民日报聚焦模块建筑:探访“平急两用”蓝领公寓 首都新市民从“有居”到“优居” 全能机器人“搞定”钢构产品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关键词: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