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方动态 > 内蒙古 >

呼和浩特构建“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协同发展体系

呼和浩特构建“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协同发展体系

2025年06月06日

打印来源:中国建设报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构建“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协同发展体系,推动城市建设品质与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双提升。


呼和浩特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聚焦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构建全方位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市1954家施工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中,特级资质企业达3家,一级、二级资质企业突破1500家,形成“金字塔”型优质企业梯队。今年以来,市质安中心通过13场专项培训、9次现场观摩及雄安新区管廊建设实地研学,推动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智慧住宅建设标准专题培训更让本地企业掌握了质量安全隐患治理与机器人施工等前沿技术。


建筑业成为经济稳增长“压舱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309.8亿元,同比增长1.4%,行业增加值增速达5.9%。2025年首季延续向好态势,本地企业合同额同比增加19.3%,上升至608.1亿元,外埠企业签订合同额达165.25亿元,形成内外联动发展格局。建筑业为城市新增就业岗位超万个,在稳经济、保民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绿色建筑领跑北疆发展,“让群众住进‘会呼吸的房子’,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实践承诺。”呼和浩特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青表示。2024年全市绿色建材应用率跃居自治区首位,2025年将实现城镇竣工建筑100%绿色化目标。通过超低能耗建筑、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可再生能源集成三大攻坚行动,年内计划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提升至35%以上。


2022年5月,呼和浩特市入选“十四五”国家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通过示范期建设,逐步形成了“山、草、城、水”一体治理模式,通过大黑河、小黑河流域治理及生态修复,筑牢“一区二横六纵多点”流域蓄排体系,打造呼和浩特市南部绿色生态屏障,保障大黑河入黄水质;同时统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实现了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协同提升,雨水资源利用能力达到了144万立方米/年,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达到42.15%。


从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到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从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维到居住空间环保标准提升,一幅“城在绿中、居在景中”的生态城市画卷徐徐展开。随着“十五五”规划编制启动,这座活力之城正以绿色为底色,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延伸阅读:

内蒙古首家MNCC新材料落地新城区 绿色建筑产业崛起新引擎 内蒙古巴彦淖尔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工作 鄂尔多斯高新区首座装配式智慧公共卫生间投入使用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关键词: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