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智能建造 - 大咖专访 >

愿为钢构行业创新先行者 ——巴特勒中国区总裁黄旭先生专访报道

愿为钢构行业创新先行者 ——巴特勒中国区总裁黄旭先生专访报道

打印 0条评论来源:预制建筑网

记者:施丹丹(预制建筑网),陈舒,薛欣楠(巴特勒)


80年前,巴特勒提出世界首个预制式轻钢结构建筑的设计概念,并逐渐完善形成一整套刚性框架建筑;26年前,巴特勒带着成熟的设计经验和技术踏入中国改革开放的潮流,一路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对于这样一家百年企业,巴特勒要如何保持在中国钢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巴特勒中国区总裁黄旭接受我们的专访。



创新造就经典


记者:巴特勒的发展之路上有哪些重要阶段或关键节点?


黄旭:巴特勒是成立于1901年美国的一家老牌轻钢结构建筑公司。1939年巴特勒工程师首次创新性提出和设计了第一榀门式刚架,并在次年形成一整套预制式钢结构建筑系统投放市场;后又受易拉罐密封技术的启发,将其创新应用于金属屋面,于1967年推出巴特勒经典的360°匹兹堡双锁卷边MR-24®屋面系统,由此打破了人们“金属屋面漏雨”的传统认识。可以说,巴特勒历史上这两个关键的创新帮助我们在这一领域找到了立足点,并基于此辐射出自己的一片领地,成为行业经典。


在中国,我们首次接触这片市场的契机是1992的天津摩托罗拉项目,后在1995年于上海注册成立公司,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又分别于2002年和2011年在天津、西安投资设厂,这些都是巴特勒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但我更愿意和大家分享的是,巴特勒带着创新的基因来到中国,并且一直在努力将这颗种子栽培成参天大树。我们从技术导向型创新——生产工艺不断革新和升级以期巩固硬核、减少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杰出的产品和服务,到客户导向型创新——站在客户角度发现创新机遇,切实解决客户痛点;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根据市场需求持续改进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到文化创新——在公司内部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创新体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创新并行,唤起每一位员工的创新热情。创新曾让巴特勒成为行业经典,因此我们更要坚守这份内在的企业生命力。相信这会在巴特勒未来的发展之路上树起一座又一座里程碑。


记者:巴特勒是如何在中国钢结构市场领域树立自身优势,并培育一定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能力?


黄旭:巴特勒是踏着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大潮加入中国钢结构行业的,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20余年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制造业的突飞猛进——迄今完成的4,500个项目中70%业务额来自于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工业升级之际,为客户提供与之匹配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取得业务新高——我们很高兴能与时代并肩同行,在不同阶段都能以经典制衡变迁,在一体化的项目流程中将巴特勒经典100%再现和还原给中国客户,从而树立我们独一无二的品牌优势。


但在这个唯变不变、日新月异的时代,坚守经典是我们的气质,以变制变是我们的智慧,也是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能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心态将让基于经典的持续改进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新时代,新创新


记者:您如何看待金属结构行业未来的发展?巴特勒在其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黄旭:金属结构行业虽然入行门槛不高,但要在行业内达到一个中高端水平实属不易,往往需要历经数十年的努力才能在客户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此外,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客户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的金属结构行业正经历一个快速整合阶段,优胜劣汰加剧了行业内部竞争。


作为行业内被客户认可和信赖的品牌,巴特勒一直走在绿色钢构、提供优质解决方案的路上,目前已在国内完成包括百事、耐克、格特拉克和巴特勒西安工厂在内的多个绿色建筑项目,并为客户提供绿色建筑咨询服务。现在面对严峻的行业形势,巴特勒将坚持做到:深耕各细分行业,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以行业最高品质标准执行项目,给客户最满意的项目体验。


同时,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新创新。考虑钢结构行业特点,我们的创新往往面临着生成周期长、验证周期也长的挑战,往往上世纪建成的经典项目在20年后才能被客户看到并确认其价值,因此突破式创新难以触发。在这种情况下,持续改进成为巴特勒一个新思路,在循序渐进中摸索创新是我们当下能把握到的成长机遇。

记者:巴特勒的创新现处于什么阶段?


黄旭:在我国建筑行业创新不足、创新投入比重较低的大环境下,巴特勒也意识到了在创新方面的不足并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为主导、以员工自发性为核心动力的创新管理体系——设立创新团队,执行创新项目,实施创新积分和奖励——从文化和流程两方面鼓励巴特勒的新创新。


去年,巴特勒推出的新产品在全年8%的项目中得到应用,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可见巴特勒创新产品很好地迎合了市场需求,解决了客户的切实问题。此外,巴特勒在去年还完成了约35个内部创新和改进,以改善安全、产品质量和工作流程,为公司节约或创造效益120万人民币。员工的创新参与率超过15%。相信创新将为巴特勒带来更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将让企业内部更具活力。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任旭:加快智能建造 引领行业变革 吴传炎:智能建造发展呼唤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搭建 牛建刚:搭建交流平台探索智能建造艺术性表达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