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BIM学院 >

装配式工程总承包项目BIM技术成套应用

装配式工程总承包项目BIM技术成套应用

打印 0条评论来源:国建教育

1.装配式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痛点分析


1.1 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阐述


装配式建筑区别于传统现浇建筑,具有精细化程度高、高协同要求、低容错率的特点。传统建筑多采用的平行发包模式,因各参建单位协同差、数据无法对接、设计施工脱节等缺陷给项目完工带来较大风险。为避免平行发包带来的系列问题,住建部要求政府投资的装配式工程应带头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PC)或“设计-施工”(D-B)工程总承包模式。


以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总承包为例,它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的实施流程、工作内容如图1所示。



1.2 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实施环节的痛点分析


1.2.1 设计阶段



1.2.2 构件生产阶段



1.2.3 构件运输阶段



1.2.4 施工阶段



1.2.5 综述


从四个工作环节痛点分析得出,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协同,数据共享不充分,问题层层传导,成本层层递增现象严重,例如构件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构件生产成本增加,又导致构件运输损坏率增高,进而导致现场施工推进困难;二是传统设计、培训方法工作有效性弱,各类情形难以考虑周全的缺陷。


基于现状,BIM技术非常适合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发展需要。若是由总承包单位牵头,组织各参与单位围绕同一平台,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结合BIM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的优势对整个项目进行总体设计,全面安排协调运营,就可解决绝大多数此类问题。


2.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体系分析比对


2.1 设计阶段装配式建筑BIM相关软件功能比对




2.2 构件生产阶段装配式建筑BIM相关软件功能比对



2.3 施工阶段装配式建筑BIM相关软件功能比对



2.4 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体系设计


在设计阶段需确保全专业BIM模型(包括钢筋模型)方便快捷的建立和便于进行综合深化设计,应综合比选BIM软件在标准结构构件建模、标准结构构件钢筋建模、预埋件建模、建筑装饰建模、管线及设备建模、与其他软件交互、构件碰撞检查、钢筋碰撞检查、出图等方面的能力;在构件生产阶段需确保能够根据构件模型设计模具模型,并可与工业设计软件实现交互,应综合比选BIM软件在模具建模、与工业设计软件的交互的能力;在构件运输阶段需确保模型信息的联动性和完备性,应综合比选BIM软件在信息完备性上的能力;在施工阶段需确保能够使用之前所完成的BIM模型,进行三维场地布置、施工方案模拟、施工进度4D模拟,应综合比选BIM软件在与其他软件交互、三维场布模拟、施工方案模拟方面的能力。考虑到我们硬件条件的有限性,选取Autodesk和Bentley双体系作为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体系的主要BIM软件,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体系


3.应用实例


3.1 项目概况


该项目是装配式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总建筑面积263283.52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19575.9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3707.56平方米,由多层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组成,分为三个标段依次开工。其中高层住宅建筑三十二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97.35米,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多层公共建筑层高不一,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3.2 项目装配式方案


项目整体预制率达30%,高层住宅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其中地下室及底部(大部分为1-3层)为现浇,以上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构件种类包括预制外墙板、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板、预制隔墙板,如图3所示;多层公建采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其中地下室为现浇,以上为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预制构件种类包括预制框架柱、预制框架梁、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板、预制外墙板。


本项目构件拆分、深化设计、构件生产、构件运输、施工均不采用分包,为总承包单位自行实施。考虑到本工程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特别是构件拆分深化设计、构件生产尚为首次,为提高各单位之间的整体协作能力,减少因传统做法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各类问题,总承包单位决定在项目推进全过程采用上文所提及的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体系。


图3 某单体高层整体BIM模型和预制构件BIM模型效果


3.3 设计阶段应用


3.3.1 施工图深化设计


根据本项目建模标准建立全专业BIM模型,通过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应用,使整个深化设计过程变得更为直观、精确。在深化设计过程中,查找施工图的“错、漏、碰、缺”等各类问题,进行图纸优化、施工协调和预算纠偏等工作。本项目共检查出土建设计问题76项,机电设计问题32项,部分如图4所示。


图4 施工图部分问题报告


3.3.2 拆分设计


(1)拆分原则


·安全性原则:建筑安全是建筑物最重要的要求,保证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安全是拆分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经济性原则:对构件的拆分要求尽量标准统一,增加模具的重复利用率,降低生产综合成本。同时,还要考虑构件运输,例如目前所采用的运输车辆大多为半挂车,其标准荷载吨位一般为30t,根据所拆分的构件,选择合适的车型,在运输过程中降低成本。


·可操作性原则:节点设计科学合理,构件大小重量适中,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施工的便易性。


(2)施工图BIM模型拆分标准


将施工图BIM模型按照楼栋-楼层-专业的方式进行层层拆分,如图5所示。考虑到计算机性能,模型所包含的信息,随着层级越往上越精简,最底一层的模型为包含大量信息的模型,总体模型则为仅包含各子项外形及关键信息的轻量化模型。具体模型生成方式如下:①底层模型:混凝土结构模型、施工措施模型、建筑模型、机电模型,格式为Revit,钢筋模型格式为ProStructures;②标准层/非标准层总体模型:将Revit模型导入ProStructures中整合,形成标准层/非标准层总体模型。③整栋总体模型:将标准层/非标准层模型进行拼装,形成整栋总体模型。④小区总体模型:将每栋的模型导成轻量化格式,组合成总体模型。


图5 装配式建筑BIM模型拆分


(3)拆分流程


图6 拆分流程与多层公建拆分模型展示图


3.3.3 构件深化设计


将PC构件和现浇结构导入ProStructures建立钢筋模型(如图7所示),模拟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设计,主要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①预制构件是否能正常组装:预制构件外形设计完成后,在组装时可能会出现预制构件拼接冲突或不协调等问题,特别是在拐角、标高变化部位容易出现;②预制构件结构钢筋与埋件之间的碰撞(如图8):加入预制构件的施工埋件影响钢筋布置,需要调整钢筋或施工埋件位置避免碰撞;③预制构件外伸钢筋之间的碰撞(如图9):各预制构件完成钢筋布置后,在组装时可能会出现预制构件外伸钢筋之间的碰撞问题;④预制构件与机电机电管道及埋件是否遗漏错误(如图10):需要考虑在预制构件上的预留预埋,避免现场开槽情况;⑤预制构件的钢筋是否能正常连接(如图11):局部未钢筋连接问题或现浇层钢筋外露与灌浆套筒位置不对应;⑥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接茬处的模板加工孔是否遗漏。


图7 PC构件与现浇结构钢筋模型展示



3.4 构件生产阶段应用


3.4.1 模具加工设计


传统模具加工一般参照预制构件加工平面图,使用法国达索公司工业设计软件Solidworks进行设计,本项目采用ProStructures,进行PC构件BIM模型与PC构件模具模型的一体化设计,确保模具与预制构件的一致性,如图12所示。



3.4.2 构件加工工艺模拟


采用BIM软件对构件加工工艺进行模拟,确认工序的正确和构件模具的精准度,也便于对构件加工厂职工进行有效培训。


(1)预制叠合板构件加工


预制叠合板构件加工工序为台模清洁、涂油→边模组装、固定→布置受力钢筋→布置桁架钢筋→布置预埋线盒→边模孔洞封堵→浇筑混凝土→振捣→粗糙面处理→蒸汽养护→脱模,如下所示。



(2)预制梁构件加工


预制梁构件加工工序为模板清洁、涂油→底模安装、固定→绑扎钢筋→侧模及端模安装→吊点预埋→吊模安装→端模孔洞封堵→浇筑混凝土→振捣→蒸汽养护→脱模,如下所示。



(3)预制柱构件加工


预制柱构件加工工序为模板清洁、涂油→底模及柱底端模安装→灌浆套筒安装→柱顶端板安装→纵筋安装→固定纵向受力筋→箍筋绑扎→组装侧模→出气口预埋→临时支撑点及吊点预埋→浇筑混凝土→振捣→蒸汽养护→脱模,如下所示。



(4)预制外墙板加工


预制外墙板加工工序为模板清洁、涂油→侧模及底模组装、固定→灌浆套筒安装→绑扎钢筋→布置预埋线盒→临时支撑点及吊点预埋→模具孔洞封堵→浇筑混凝土→振捣→蒸汽养护→脱模,如下所示。



3.4.3 构件检查与预验收


为确保PC构件的准确性,在每个PC构件第一块生产完成后,通过拍照或三维激光扫描,在实景建模软件内创建三维PC构件真实模型,将其导入装配式BIM设计软件中,进行一致性检查。


3.5 构件运输阶段应用


为了建立装配式构件的可追溯机制,在构件生产阶段为各类预制构件植入含有构件几何尺寸、材料种类、安装位置等信息(信息由PC构件BIM模型提供)的RFID芯片,通过RFID技术对预制构件进行物流管理,提高预制构件仓储和运输的效率,具体流程如下:


(1)加工厂制造构件,在构件中加入 RFID 芯片,加入相关信息,需加入出厂日期、构件尺寸、构件所安装位置、构件几何尺寸、材料种类、安装位置、责任人等信息;


(2)构件出场运输,进行实时跟踪;


(3)构件运至现场,进入预制构件堆场前进行入场前扫描,将构件中所包含的信息扫入数据库,同时添加入场时间、验收情况的信息、责任人;


(4)预制构件材料进入预制构件堆场;


(5)劳务职工领取材料进行扫描,同时数据库添加领料时间,领料人员、领取的构件、预计安装完成时间(需1-2人负责记录数据);


(6)构件安装完后,由劳务职工确认将完成时间加入数据库(需1人记录、处理数据)。


3.6 施工阶段应用


3.6.1 场地布置


本项目分三期进行、受干扰因素多,且需随施工动态变化,依靠传统平面布置方法,很难对现场情况考虑周全,在综合考虑塔吊位置及选型、施工道路、现场出入口、临时堆放场地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场地模型,并导入前期模型,进行场地布置。主要参考垂直运输要求和构件堆放顺序确定塔吊定位,再依据运输路线和吊装方案安排构件堆放,三维场地布置使得构件一次性堆放到位,减少运输费用,提高场地利用率。


(1)塔吊选型及放置模拟:根据预制构件重量及吊运位置,按塔吊吊运能力不小于构件重量的1.25倍确定塔吊型号,如图17所示;


(2)PC构件堆放场地模拟:塔吊有效吊运工作范围,避免二次搬运,交叉干扰,如图18所示;


(3)PC运输道路布置模拟:需满足PC构件运输车辆通行,道路宽度为5米,转弯半径为15米,道路承受运输车辆重量不小于45吨,如图19所示。



3.6.2 构件进场模拟


在场地布置确定后,利用场地模型模拟构件进场工序,确保能按设想卸车吊运构件。


(1)构件进场验收模拟:构件进场后应对构件的资料、观感、尺寸、预埋件位置及预留洞口位置组织验收,验收合格方可卸车,如图20所示;


(2)构件卸车吊运模拟,如图21所示;


(3)构件现场堆放模拟:①预制墙板应竖向堆放,卸钩前,构件放置处下方垫方木,用木塞固定构件,如图22所示;②叠合板水平码垛,每跺不超过四块,卸钩前,构件吊装点位置下放垫通长木方,层与层之间应垫平、垫实,各层垫木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图23所示;③预制楼梯板水平码垛,每跺不超过四块,卸钩前,构件吊装点位置下放垫通长木方,层与层之间应垫平、垫实,各层垫木在一条垂直线上,并采用多层板制作保护壳防止踏面及两侧损坏。



3.6.3 吊装工艺模拟


在制定方案后,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一方面验证施工方案是否完备、可行,另一方面提升交底的有效性,吊装工艺模拟如下图所示。





4.总结与展望


装配式建筑作为绿色、环保、低碳和节能型建筑,是建筑行业由粗犷向精细,由独立向协作,由以人主向以机械设备为主,由纯露天作业向室内工业化生产转型的代表。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在协作方式、管理标准、生产工艺的要求上进一步提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借助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物流和施工水平,使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到运维的生产链条更加紧密、合理,充分挖掘装配式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最大价值。不过,如何使BIM技术融入装配式工程总承包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使得两者更加紧密结合,更加智能便捷,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地完善,这仍需广大建设行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江东发展大厦项目BIM应用案例赏析 你建的BIM模型,为什么没有用? 重点来了,看BIM如何节约施工成本!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