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装配式建筑学院 >

准确把握装配式建筑内涵与外延 不断推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

准确把握装配式建筑内涵与外延 不断推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

打印 0条评论来源: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网(ID:ind-building) 作者:叶浩文、叶明

编者按: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建筑业改革与创新注入了强大活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从传统建造方式向工业化建造方式的转变,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具有全新的发展理念、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在这一大背景下,2018年10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业内著名专家叶明主编、叶浩文主审的高校教材——《装配式建筑概论》。


本期为大家推介的是:准确把握装配式建筑内涵与外延  不断推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



一、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从传统建造方式向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的转变,是新时代我国建筑业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产业新动能、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文明的发展进程,装配式建造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这一新的建造方式不仅表现在建造技术上,更重要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组织内涵和核心能力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


装配式建筑是以建筑为最终产品,强调标准化、工厂化和装配化,以及室内装修与主体结构一体化,具有系统化、集约化的显著特征。装配式建筑建造的全过程是运用工业化的理念,采用标准化设计方法,通过建筑师对全过程的控制,进而实现工程建造方式的工业化,以及建筑产业的现代化。


二、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造方式的区别



装配式建筑是以建筑为最终产品的经营理念,采用一体化、工业化的建造方法,建立了对整个项目实行整体策划、全面部署、协同运营的管理方式。而传统的建造方式是以现场手工湿作业为主,设计与生产、施工脱节,运营管理碎片化,追求各自承包商的效益效率。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实现了房屋建造方式的创新和变革,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率和效益。



三、装配式建筑的外延


基于装配式建筑发展是建造方式重大变革这一重要发展目标的拓展和延伸,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外延主要包括: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两个重要概念。


1.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路径。建筑工业化是指从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的过程,是以建筑为最终产品,并在房屋建造全过程中,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装配化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特征和组成部分,工程建造的装配化程度具体体现了建筑工业化的程度和水平。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提出始于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在1956年5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决定》,决定中提出了“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实行工厂化、机械化施工,逐步完成对建筑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完成向建筑工业化过渡”的发展要求。


1978年,国家建委先后在河北香河召开了全国建筑工业化座谈会、在河南新乡召开了全国建筑工业化规划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筑工业化的概念,即“用大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工业与民用建筑”,并提出“建筑工业化以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以及墙体改革为重点”的发展要求。


1995年,建设部出台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给出了更为全面的建筑工业化定义,即“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从传统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体系和市场,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向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建筑工业化是运用现代工业化的组织和生产手段,对建筑生产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的技术集成和系统整合,达到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业化流水式作业,从而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寿命,降低成本,降低能耗。因此,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和路径。



2.建筑产业现代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目标。现阶段以装配式建筑发展作为切入点和驱动力,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并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以建筑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装配式建造技术为先导,以现代化管理为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通过与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对建筑的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建筑产业现代化针对整个建筑产业链的产业化,解决建筑业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的发展问题,重点解决房屋建造过程的连续性问题,使资源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建筑工业化是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是建筑生产方式的变革,主要解决房屋建造过程中的生产方式问题,包括技术、管理、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目标更具体明确。标准化、装配化是工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工业化是产业化的核心,只有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产业现代化。因此,产业化高于工业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目标就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四、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



装配式建筑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初期,欧洲一些国家就开始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后推广至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得到大量推广,技术日趋成熟。日本的装配式建筑的研究是从1955年住宅公团成立时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了若干较为成熟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并结合减震、隔震以及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目前工程应用较为普遍。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建筑工业化影响下,我国建筑行业开始走预制装配的建筑工业化道路,这一时期主要以发展预制构件为主,预制构件类型主要有:用于工业厂房的预制柱、预制屋面梁、预制吊车梁和用于住宅建筑的预制空心板等,大多采用现场预制的方式。至20世纪80年代,预制构件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内浇外挂、框架等各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及预制空心楼板的砌体结构等多种建筑体系。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因装配式结构抗震性能差、建筑物理性能不好、经济水平局限等原因,发展陷入停滞。


21世纪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72号)文件,明确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任务、措施等要求。但总体来说,在21世纪的前十年,发展相对缓慢。到2010年以后,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建筑质量、建筑节能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红利逐步淡出的客观事实,建筑行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明确要求。至此,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五、装配式建筑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近年来,发展装配式建筑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各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响应。为此,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有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1.作用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深刻表明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其作用主要在于


(1)是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理念需要。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有利于减少施工污染、保护环境;有利于减少建筑垃圾排放,节水、节材;有利于促进工程建设全过程实现绿色建造的发展目标。


(2)是促进建筑业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生产方式的革命,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品质,有利于提高工程效率和效益,是新时代建筑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举措。


(3)是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需要。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其信息化、工业化水平较低,通过装配式建筑发展和驱动,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极大地改变建筑业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极大地提高建筑业整体素质和能力。


(4)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产业、新动能需要。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产业、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整合产业资源,提高供给质量,增强我国建筑业创新发展能力。


(5)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需要。发展装配式建筑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理念、新机遇,为解决建筑业长期以来一直延续的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提供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理念;为新时期建筑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地位


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突出体现在行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支撑性地位。


(1)发展装配式建筑在行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地位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造能力不断增强,带动了大量关联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这种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质量、效率和资源消耗的水平。因此,当前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就是将其作为先导性建造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先进的生产力,驱动并改变建筑业目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和不相适应的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进而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因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通过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并作为先进的生产力,进而助力并驱动建筑业从技术和管理以及体制机制上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为此,发展装配式建筑在行业创新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地位。


(2)发展装配式建筑在行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变革,是生产方式的革命,也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发展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以往的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配率高低,它涉及整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资质管理、招投标管理、审图制度、质量监管等体制机制。通过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途径将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从而形成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全面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3)发展装配式建筑在行业发展中具有支撑性地位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对建筑业乃至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在新时代的新要求,是一项带有革命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也是对行业自身的新跨越。所谓革命性,是指生产方式变革,是以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所谓根本性,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造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品质、效益、节能、环保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所谓全局性,它不仅是房屋建设自身的生产方式变革,也将推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涉及住房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能够实质、有效地响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完成对建筑业革命性、根本性、全局性的改变,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文章来源 | 高校教材《装配式建筑概论》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新型装配式钢节点混合框架结构及配套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协同管控要点 基于制造和装配的设计让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日益凸显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