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BIM学院 >

魏来:BIM发展需考虑“中国特色”

魏来:BIM发展需考虑“中国特色”

打印 0条评论来源:中国建设报

当下,随着我国建筑业整体转型升级的需要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加快,BIM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发展趋势,应用的程度和范围不断拓展。那么,作为一种舶来品,BIM目前在我国面临哪些阻碍,国外BIM的发展对我国又有哪些借鉴意义?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下称“标准院”)BIM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魏来先生。


中国住房: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是推动BIM有序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标准院承编的两本BIM国家标准现在进展如何?


魏来:标准院负责主编的《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和《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目前已完成初稿,即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作为一种信息化工具,BIM最重要的特点是强调大规模协同,这就要求有一个统一规则才能有效运转。而标准将促使大家在一个共识框架内发展,使BIM有序健康地向前推进。我们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了许多国际标准体系,基于标准院和buildingSMART平台,与众多国家标准编制单位,如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英国建筑研究院(BRE),新加坡建设局等交流。但国外标准更多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行业指导性原则,和我国的国情及标准执行基础存在不少差异。因此在编写过程除了参考也进行了仔细甄别。


中国国家标准总结了当前BIM发展领域的许多先进经验和成果,出台后将改变我国BIM领域无法可依的现状,加速行业发展进程。以《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为例,此前BIM的交付物到底交付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在国家层面上并没有统一的约定和规范。当标准出来后,将会从国家层面予以明确的规定。根据这个规定,业主、施工、设计单位等工程参与方之间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工作量评估,从而引发分配机制乃至行业的诸多改变。


中国住房:除了标准外,国外在推动BIM方面还有哪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魏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BIM发展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说各国都在不断地出台或者修正自己的标准体系,另外各国也不断在项目上进行尝试和实践,希望能够树立一些标杆性的项目。应该说目前我国的BIM发展并不比国外落后,但差异还是很明显。国外建筑业的发展大多是以市场化为主,而我国是市场和政府监管兼而有之,这也带来了整个BIM发展的差异化。比如说美国就是完全市场化主导,企业对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造成了企业BIM素质发展得很快,而整个国家标准层面上BIM则发展得较慢。


比较值得我国借鉴的,是新加坡在推动BIM方面的一些举措。作为城市型国家,新加坡的政府指导能力很强,在很多项目上,该国政府采用了一些非常明确的激励性政策去鼓励市场使用BIM等信息化工具,比如说给予容积率方面的奖励。另外对于一些政府投资的项目也会进行信息化建造方面的要求和约定,这样就对整个社会和市场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在我国,上海现在也有一些这方面的动作,但还需要更多的城市去跟进,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加速BIM氛围的发酵。


中国住房:同样处于摸索阶段,和国外相比,我国在推动BIM发展方面面临着哪些自身的阻碍?


魏来:从我国建筑业整体来说,长期处在一个低成本运行的生态环境之中。这造成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费用去进行精细化的设计、施工、运维等,这无论对于整个行业还是BIM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阻碍。


另外,目前的造价体系也需要进行一些转变。有些时候,企业在运用BIM进行工程量和成本评估时,会发现计算下来总量或总价和传统手工方式算出来的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并不是BIM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计量方式不一样所造成的,所以这就要求我国造价体系也要和信息化建造保持同步转变。


再一个问题就是BIM如何和产品制造环节去沟通。目前的法律规定,设计单位没有指定产品的权利,这也造成了设计和产品环节普遍存在脱节的现象。而建筑实际上又和产品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使用BIM的时候,会发现BIM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很多产品及其信息进行高效拼装,而在拼装的时候从业人员对于产品把握能力的“短板”就会凸显出来,这也对BIM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住宅产业化民间智库群:147874495

工业化建筑设计师群:138517101

工业化建筑学生群:199516367



延伸阅读:

清华大学光华路校区大楼项目BIM技术应用 BIM在建设项目中四大应用模式须知 综合分析BIM在运用与推广中的障碍问题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