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BIM学院 >

数字化浪潮下,建筑运维路在何方?

数字化浪潮下,建筑运维路在何方?

打印 0条评论来源:湖南建工BIM中心(id:HNCEG-BIM)

随着工业4.0与数字中国的不断推进,产业化数字化浪潮席转全球,据普华永道思略特《2018年全球数字化运营调研》显示:截至2030年,数字化和智能自动化预计将贡献14%的全球GDP增长,相当于15万亿美元的价值。由此可见,产业数字化市场广阔。


对已经身处数字化变革的建筑行业而言,处理和利用好海量的建筑工程及运营数据,是实现数字化变革的最关键因素。在此形势下,推动数字建造,以数据驱动,以平台支撑,实现建筑产业与数字化科技深度融合,构建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的建筑产业新生态,成为必然。



运维阶段作为建筑生命周期中最长、项目回收投资和取得收益的重要阶段,数字化时代下,运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供一种高效、透明化、面向用户的服务是建筑运维的价值所在。


传统运维面临的挑战


1.传统工程交付方式粗浅,数据无法重复利用


以往工程交付往往是将工程施工文字资料、竣工图纸、配套竣工资料、工程影像资料等海量、离散的数据搜集在一起,作为电子化留存,而这些数据在建筑运维阶段查询与利用困难,给后期的建筑运行维护工作造成不便。因此,如何将各个阶段的数据进行串联,形成辅助运维管理的结构化数据,实现建设工程项目信息从设计、施工到运维阶段的有效传递,已成为打破传统运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建筑系统相对离散,集中管控程度较低


随着建筑内设备不断增加,建筑基础设施呈现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品牌众多等特点,各系统相对独立,需要专业的运维人员针对各自系统进行运行维护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同时设备往往很难充分利用,设备运行效率较低,造成了建筑运行维护工作十分困难的局面。


3.“救火式”维护,运维业务流程不成体系


目前绝大多数建筑运维仍采用人海战术,由于缺少有效的流程管控机制,运维工作总是处于“救火式”状态,这种采用事后处理为主的运维模式,存在设备异常定位困难、对突发事件应变和处理慢等缺陷。因此,事前无准备,事中无跟踪,事后无法追溯,运维经验无法沉淀积累与复用的传统运维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建筑运维的要求。


BIM带来的转机


为应对新环境下的三大运维挑战,新型智能运维就是把运维工作的三大部分:监控、管理和故障定位,其核心机制是:事前智能预警、事中实时跟踪,事后快速定位、夜间无人值守、远程集中管理。


BIM、IOT、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为新型建筑运维提供了转机。


自2000年BIM技术引入中国后,以其良好的拟真性、可视化及信息承载能力受到建设工程领域各方的青睐。BIM技术的出现,凭借在可视化分析、大数据管理、工作协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建筑数字资产的留存、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了途径。


IOT作为智能建筑的“眼睛”,能够将环境感知、监测及控制应用到每一个具体的建筑构件及设备,BIM技术与IOT技术对于建筑运维来说相辅相成,有了IOT 技术,可以实现实时数据的收集处理、建筑元素之间的信息交换及通讯,有了BIM技术,实现了运维管理对象在建筑三维空间中的定位及管理。


因此,应用BIM+IOT技术对传统的建筑运维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造,引导建筑产业向集约化、智能化发展,以达到建筑数字化管理、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编辑:奚雅青)




延伸阅读:

BIM如何应用于装配式建筑 应用国产BIM打造“数字建筑”新标杆 施工企业BIM双元应用:组织支持与个体因素的跨层影响机制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