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装配式建筑学院 >

日本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的确有一套!

日本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的确有一套!

打印 0条评论来源:广联达新建造(ID:Glodon-NB)

众所周知,日本是多地震国家,建筑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所以对混凝土保护层相当重视。下面详细解读日本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方法和措施。



—     混凝土保护层是什么    —


混凝土保护层是在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并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 (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 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     混凝土保护层有啥用     —


1、确保耐久性:防止钢筋被空气、水分、盐分锈蚀。


2、确保握裹力:与钢筋共同作用,使钢筋发挥设计强度。


3、确保防火性能,使钢筋混凝土构件在耐火期限内不会失去工作性。


由此可见,混凝土保护层直接决定了建筑的结构性、耐久性和功能性,所以是相当重要构造措施。


—     国内规定和做法     —


1、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注:摘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规范表明,保护层最小值有15,20,25,30,35,40和50mm。


2、现场做法


2.1 梁底、板底:采用普通砂浆垫块;缺点:容易踩踏钢筋,使得水泥垫块碎裂。


底筋砂浆垫块


面筋砂浆垫块


2.2 梁侧、柱侧:采用定型条状砂浆垫块或普通塑料垫片;缺点:无法很清晰判断保护层厚度。




3、质量验收【注:摘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采用非破损(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国内规范表明,允许存在负偏差。


—     混凝土保护层的日式规定     —


1、保护层过小,易造成楼板下沉开裂,以及混凝土中的碱性反应提前使得钢筋氧化、生锈膨胀,造成混凝土爆裂。



2、保护层过大,使得混凝土处于无筋状态,产生裂缝。



3、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注:摘于《建筑基准法》】。



规范表明,保护层最小值有20,30,40,60mm。另外,规定保护层不得大于80mm。且不得有负偏差。


—     混凝土保护层控制有妙招     —


1、合理选择和设置垫块或垫片,使钢筋铺设在正确位置,确保保护层厚度。


2、垫块选择(混凝土制、钢制、塑料制):①砂浆制垫块因强度低、持久性有欠缺,规定不得使用;②塑料垫块稳定性、刚性、耐火性有欠缺,限于墙侧、柱侧、两侧;③混凝土垫块需提前确定强度等同或大于浇筑混凝土强度。


3、采用定制的钢制支撑构件,混凝土表面处需做防锈处理。


4、垫块(垫片)尺寸、钢制支撑构件制定计划,用于每个部分的垫块采用颜色识别来区别尺寸,并经过监理单位核准。


5、铺设马道,专设施工通道,防止随意踩踏钢筋。



施工现场做好样板区,并确定使用部位,张贴起来清晰明了


现场设置“马道”,特殊通道铺设在板筋上,减少对钢筋踩踏,不仅避免面筋变形,也可以减少对底部保护层的影响


—     楼板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方法     —


1、采用钢制垫片:一般用于底筋保护层。



2、采用定型钢制构件:底筋、面筋均可。


样式1:底筋保护层,底部有防锈


样式2:面筋保护层,底部有防锈处理


样式3:面筋保护层,底部有防锈处理


样式4:底筋、面筋保护层,构件底部有防锈处理


—     梁底部保护层施工方法     —


1、钢制垫块:与板底类同。


2、钢制构件。



3、钢制托架。






—     梁侧墙侧柱侧保护层施工方法     —



采用塑胶圆状垫片,并颜色区分保护层厚度,现场一目了然


现场设置


—     日本对混凝土保护层的验收措施     —


由于混凝土浇筑工程是隐蔽工程,不可逆的。所以,必须对所有构件的保护层进行全数检查验收,拍照记录在案。



现场验收保护层厚度



拍照存档


—     小 结     —


混凝土保护层的缺陷会导致混凝土表面露筋或截面有效高度降低,直接影响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楼板开裂、板底露筋泛锈、渗漏等质量缺陷,很大部分是由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足的原因引起的。


所以,日本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有严格的控制:依据规范要求,综合考虑耐久性、截面有效高度等因素,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构件类型、部位等确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设计值,并在施工中选择对应部位的垫块、马凳类型,合理布置间距,严禁错放和漏放;合理安排穿插施工,设置防踩踏措施,严格进行隐蔽验收,以确保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新型装配式钢节点混合框架结构及配套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协同管控要点 基于制造和装配的设计让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日益凸显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