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装配式钢结构 >

【钢结构·技术】解锁成都博物馆新馆工程的“黑科技”

【钢结构·技术】解锁成都博物馆新馆工程的“黑科技”

打印 0条评论来源:集成与模块建筑发展

近日,由中建二局西南公司承建的成都博物馆新馆工程斩获下2019年第十七届“詹天佑奖”,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是20余万件珍贵文物的新家,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更是全球最大皮影博物馆。此次获奖,还标志成都博物馆新馆工程获得了行业”大满贯“,它已经先后获得了“鲁班奖”“钢结构金奖”“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多项大奖。


匠心“智”造

“幕墙”“隔震”黑科技


不仅斩获大奖,还每年吸粉过亿,是什么让成都博物馆新馆工程拥有如此高的“人气”?我们一起解锁TA的“黑科技”吧~


天府之国“金镶玉“,千年记忆观其中



成都博物馆新馆“身穿”一件由穿孔金铜合金金属网编织而成的“外套”,“内搭”通透的“碧玉衣”。在光线的作用下,远远看去,就犹如一块生长在蜀都大地上的“金镶玉”。


为了使“金色外套”更加华丽,建设团队采用“盒体铜板+轻质隔墙+拉索铜网”幕墙系统,使得由9102块厚0.7毫米的金铜板和1960块穿孔率55%的拉伸金铜网与1.9万平米“碧玉衣”完美融合。


“为了突出折射效果,要进行折叠式铜板高精度安装,施工中的25700余条焊缝要均匀紧密,近18.6万颗高强螺栓连接牢固,外露长度几乎一致!”四川分公司总工程师燕利珍说道。


为了成功实现如此高精度制作和安装,项目技术团队研发了“复杂异型结构盒体超薄金铜板加工制作方法”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不仅体现了古蜀文明中“金玉”和鸣,更助力成都博物馆新馆成为国内最大铜材饰面单体建筑。


万吨“钢巢”拔地起,层层悬挑凌空造



除了注重“外表”之外,成都博物馆新馆还练就一身的“金刚铁骨”,总用钢量约1.5万吨,由不规则三角形和多面椎体构成。


这些不规则的钢结构节点处角度很小,有的甚至小到蜜蜂都飞不过去,这就对健(焊)身(接)要求极高。为此,项目团队反复对班前试焊件进行探伤检测,确保无误后才大面积作业。



除了日常“撸铁”外,TA还通过“举重”来锻炼手臂力量!如何一次性地“举”起2000吨的“大悬挑”?技术“私教们”特地制定了“下护上撑”的VIP安全“健身”模式!


在基坑方面,采用玄武岩筋材支护桩等稳固的支护方式,建立模型动态监管,并形成了“一种地质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的发明专利。在悬挑结构上,利用特制胎架进行支撑施工,通过BIM技术,反复深化出“钢梁上设置箱型钢桁架和梁上柱进行支撑”等关键节点设计,多措并举筑起2000吨悬挑结构,构成了稳固的大跨度无柱空间。


“海绵”吸力双保障,隔震护佑百年宫



打铁不仅自身硬,由于处在地震断裂带上,建设者们还要费尽心思保护好“直播间宝贝”的安全!


“这是国际上首次提出‘地震动+馆舍+展陈+文物’全系统防震设计,全方位打造了国内最大规模整体隔震博物馆!”提到博物馆新馆创新的防震技术措施,项目总工程师张超万分自豪。


为了达到双重保障,建设团队还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隔震沟”措施,同时布置361个、5种不同规格隔震支座组成的隔震层,16组隔震支座抗拉装置,使整体上部结构与地震动绝缘。


如同海绵吸水一样,这些措施通过吸收地震能量的方式来抗震,而非传统的用力抗力,不仅能有效降低地震危害,还能减少地铁振动对结构和馆藏文物影响。“双保险”全面护航这项百年民生工程。


(责任编辑:奚雅青)


延伸阅读:

无人机在钢结构工程质量检查监测中的应用 钢结构连廊设计的一些技术总结 世界首例大型站改钢结构整体跨线落梁施工顺利完成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