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BIM学院 >

视野:大基建的「大BIM」,都是怎样的玩家?

视野:大基建的「大BIM」,都是怎样的玩家?

打印 0条评论来源:BIM清流BIMBOX

8月6号到7号,线上看完了BENTLEY公司组织的在线技术峰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各个分支行业应用都了解到不少新东西,今天咱们挑其中几款有关联性的软件一并聊一聊。


这次研讨会上,BENTLEY公司CEO Greg Bentley针对疫情下的行业未来谈了谈他的展望。


首先,BENTLEY会继续推进他们的「中国优先战略」,也谈到受疫情影响,全球的办公向虚拟化的方向跳跃了一大步。


每个人都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正常协同工作,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一起解决问题。下一步BENTLEY探索的主题仍然是数字孪生,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虚拟化技术帮助人们实现目标。



Greg Bentley谈到了数字孪生的两个方向。


➤ 第一个方向是施工数字孪生。通过创建一个施工数字孪生模型,从BIM模型到SYNCHRO,对三维空间占用和四维时间进行模拟。

➤ 第二个方向是提升基础设施资产适应力,比如洪灾模拟、岩土模拟等等。通过云服务的推进,把各个专业结合,分析并降低基础设施面临的风险。

总之,面对基础设施行业,人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具有单一用途的BIM模型,而是提高一个数字资产在整个项目运维周期中的价值。


这几年我们观察下来,图软、CATIA、欧特克、BENTLEY都已经从一开始的BIM建模软件,向着各自选择的方向发展开去,而且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市场路线,差异都越来越大。


谈到BENTLEY公司的产品,几乎就必须要谈到它的用户,因为他们和一般建筑行业的BIM用户在很多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区别。去年,我们在新加坡参加了几天YII大会,回来之后给你写了一篇文章,谈了谈我们对BENTLEY和它在基础设施行业用户的看法。


「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这个词已经被很多人说烂了,但我们在这次会议上看到,基础设施领域和民用商用建筑领域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基础设施造出来,不只是为了盈利,还要满足特定的功能。


那么它的信息管理就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而是要帮助人们去解决问题。


基础设施有一个特点,就是 Bigger Than Anyone 。


一栋居民楼设计出来,哪怕是一个出租车司机都能对它评论几句,而一个水电站设计出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对它的全部功能了然于胸。


个人和大型设施之间的巨大差异,让基础设施行业的人们产生了天然的敬畏之心。哪里会出问题?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优化?都需要一套更完善的数字系统来帮人们掌控。



在YII大会上,我们采访了一些基础设施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谈到的更多是大型项目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怎样用数字化去解决。


大会上,成都市政工程设计院的杨志勇对我们说:


成都正在建设一个智慧城市系统,中心城区420平方公里和GIS数据关联到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他们做的BIM模型能集成到系统中去。


有些小型市政项目要求做BIM模型,对目前的设计施工来说,周期很长,模型完成时,项目已经动工了,那么这时候BIM模型拿来做什么呢?


再进一步说,作为一个设计师,智慧城市和设计的工程有什么关联呢?项目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整个城市发生关联。比如我做市政排水项目,要从大尺度范围分析,计算哪些地方是易淹区,这样分析的结果才是准确的,而智慧城市系统刚好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城市级的分析平台。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不断更新的智慧城市平台,在有限的设计时间里,我们的分析往往只关注了一条道路、一个街区本身,这样的分析结果是非常局限的,不能解决城市排水的根本问题。


所以智慧城市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持续更新的城市全要素基础数据平台,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我们所有的基础数据需求,供设计师使用。


而它的底子正好是我们的BIM模型,而且底子要打实,数据必须是真的。


成都市杉板桥区域市政改造BIM+GIS应用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当我们谈模型的时候,说得更多的是虚拟空间里的三维模型,实际上「模型」这个词出现得比三维要早很多很多。当我们分析和解决大问题的时候,无论是人群模型、经济模型、管理模型,都需要对复杂的现实世界做一个数学建模,才能把它抽象到我们能掌控和理解的范围里来。


模型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主观抽象描写,代表正规化的思考,允许我们做精致的推演,从而获得精确交流、解释、判断、设计、预测、探索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我们之前的文章《BIM越搞越吃力,可能你得问自己两个问题》里,给你讲述了利用LEGION对车站、商场、体育场等设施内人群疏散和舒适度进行模拟。


今天,我们再给你举两个「大事儿」,来谈谈模型这个东西在 Bigger Than BIM 级别的应用。


第一个项目是背负「一带一路」重大意义的巴基斯坦SAPT集装箱堆场与房建工程。


这个项目占地面积30公顷,建设范围基本涵盖港口工程所有项次,包括自动化集装箱堆场,道路,给排水,电气,综合管网,辅助建筑物,铁路等等。项目工程分区块交工,现场施工繁杂,交界面多,时间节点要求紧;项目还涉及多种语言的交流。



在去年的YII大会上,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的王博士和杨博士就和我们谈到:


水运工程这种项目最大的特点是类型又多又复杂,包括港口、航道、枢纽建筑、修造船、水工结构等等。


堆场项目有道路设计,码头的引桥有公路设计,港口的船舶有机械设计,油码头有输油管线设计,海关检查和仓库有建筑设计,地下又有类似城市管网的设计。很像是各个行业融合在一起,又有自己的特色。


这些不同的设计领域,遵循不同的规范,使用不同的软件,工期要求又非常紧张,带来的问题就是交界面非常多,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保证在限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大量的交接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怎样通过一个平台把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到一起,这不是为了锦上添花,而是非做不可。

今年,这个工程已经到了二期,是巴基斯坦第一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地处「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沿线,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项目主要的挑战是涉及到项目团队之间的沟通。他们要借助可视化技术的全景展示和二次开发,解决海外EPC项目多语言交流障碍问题;还需要解决构件标准化程度高、重复性大、BIM建模耗费时间长的问题;最终要解决港口项目因综合性强,碰撞问题突出、频繁设计变更问题。


项目团队在不同的需求点使用不同的软件,最终整合形成数字化资产,为自动化堆场建设和后期管理运营提供了基础条件。比如:


➤ 利用 MicroStation 和 OpenRoads Designer 完成堆场和道路工程模型的创建;利用 ProStructures 实现了水工结构和土建结构的配筋建模


➤ 利用OpenBuildings Designer实现了辅助建筑物模型的搭建


➤ 利用 OpenRail ConceptStation 实现了铁路的方案设计


➤ 通过 ProjectWise 协同设计平台和 LumenRT 可视化,提高跨洋沟通效率


巴基斯坦SAPT集装箱堆场与房建二期工程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在这样复杂的项目里,他们最核心的需求就是「数据整合」,这么多不同专业的模型和数据,通过统一的格式放到一个平台去。最终这些数据不仅要为建设服务,还要为运维服务。


第二个项目是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九江智慧水务平台项目。


九江地区是中国长江大保护工程的四个试点城市之一,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改善水环境、减少水灾害等。同时,它还是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水系复杂,经常发生大暴雨洪水等灾害。


这个项目总投资为77亿元,建设期3年,工程涉及污水厂、配套管网、水生态修复、河道整治、枢纽工程、泵闸海绵大道生态化改造等。项目面临建设范围广、专业多、工作量大、参与方复杂、协调管理难度大等等挑战。


数字化在九江智慧水务平台中的应用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咱们单拿出一个问题:城市级别的洪水治理,该怎么分析?


这个问题需要拆成三步来一一解决。


➤ 首先是解决地形数据来源问题。


洪水治理这件事,光靠几栋房子的模型肯定是不行,整个地区的地理信息数据才是关键。


在传统的大型项目里,要对大片地区进行数字化建模,就需要地形测绘数据。但设计方要拿到这些数据,需要协调各个政府部门,甚至需要付费,而且拿到的数据还不是最新的。这就给模型建立的源头造成了困难。


这时候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他们使用商用无人机,对整片区域采集图像,再使用三维实景建模软件 ContextCapture 把照片数据处理成可以缩放的实景数据。


光是一个可以转转看的三维实景模型还不够,还需要基于这个三维实景的底图,在最短时间内低成本地提取出最新的地形数据。



第二步是解决过程分析问题


这一步他们使用的是 OpenFlows FLOOD,一款专门的洪水建模软件。


因为用的是同一家软件,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可以把 ContextCapture 计算出的实景数据无缝导入到 OpenFlows FLOOD 里,然后只需要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建立起水力模型,模拟河流流动、地表径流、城市洪涝。



利用建立好的城市洪水淹没模型,他们可以分析不同暴雨工况下,城市淹水情况,也可以分析导致淹水的瓶颈点,提出解决方案,快速对比多种不同方案的效果。甚至进一步模拟不同的事件,进行洪灾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



第三步是解决模拟结果的交付和积累


传统的洪水分析方法,也是建立数学模型来做洪水分析,不过呈现的结果是二维的,哪里是易淹区、发生灾害的结果等数据都是专业的图表,这在给城市级别的管理者呈现结果的时候就很不直观,只有专业人士能看得懂。


他们把 OpenFlows FLOOD 模拟数据和 ContextCapture 实景数据整合到一起,导入到三维可视化软件 LumenRT 里,以3D的形式将城市积水情况呈现出来,可以实时显示降雨深度的变化,也能看到不同防洪方案下建筑淹没到什么高度。


这样,规划设计人员就能很直观地分析淹水区域的重要性和可能的灾害损失,快速对比不同方案的效果。



最终,防洪数据会和整个项目的其他数据一起,进入到一个更大的管理平台。项目的三维模型、实景模型、设计数据、分析数据、地理信息,汇总到一起,不应该仅仅交付给极少数的管理者进行决策辅助,而应该形成一个开放、安全、可查询的数字世界。



在很多项目里,BENTLEY通过ProjectWise和AssetWise把工程信息和资产信息汇集到一起,达到统一格式、统一管理的目的;而最新的数据管理方式是放到它们的云服务应用iTwin Services里,用云计算来统一管理和分发所有的项目数据,大家不是在本地要数据,而是到唯一的云端数据源拿数据,减少本地数据资源的流失浪费。



而这一点,正是前面成都市政工程设计院的杨志勇分享的观点,未来的工程人员,既是数据的贡献者,也是数据的使用者。


聊完这两个案例,BOX有两个思考和你分享。


➤ 第一,软件商的差异化竞争已经愈演愈烈。


前几年我们想到 Autodesk、Graphisoft、BENTLEY,探讨的都是它们的建模软件好不好用、价格差多少,而BIM发展了十几年下来,你会看到每一家公司在不同行业的差异越来越大,尽管在局部战场上还存在着同类软件的竞争,但「在不同领域做最好的软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竞争常态。


在BENTLEY的几百款软件里,绝大多数都是针对特定行业开发的专业性软件,它们根植于MicroStation的三维图形,发展于BENTLEY持续的研发和收购,像 OpenFlows FLOOD 这样隔行都不知道怎么用的软件已经越来越多。


不夸张说,BENTLEY在基础设施这个领域的地位已经越站越稳,而相对于民建领域看来比较高的售价,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动辄几亿几十亿的投资面前,也确实是九牛一毛。


在Revit用户争论比较多的数据传递和格式交换的问题,在BENTLEY用户这边也从来不是问题,一套格式随便用,确实是省心。


➤ 第二,BIM行业在向「去BIM化」发展。


这一点越是大型的项目越明显。你看到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概念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而BIM正在往后退,在后台做一个基础数据的贡献者。


从软件商的视角来看,BIM三个字母已经越来越难以撑起大型项目的数字化需求,像我们今天谈到的一带一路项目数字管控、洪水数字治理等等,你会明显感觉到,传统的「工具级BIM」在这些需求面前已经显露出疲态。


前些天公众号「JOYBIM」发布了一篇文章,讲述了18年BIM发展史,里面说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没有「BIM」,建筑行业还是要面对各种新名词新技术,为了更往前迈一步,建筑行业到头来还是要将自己的生产对象数字化,「BIM」的出现只是把建筑行业各个业务与信息技术和工具相关的内容整合到了一个名词里。

BIM并不是一出生就注定背负这么沉重的东西,只是我们这个行业数字化的手段太少,BIM作为行业里几乎唯一能对外产生接口的技术,承载了一个时代变革的诉求。


在这个崇尚数字的时代里,人们希望把所有复杂的、大型的事物都数字化,变成20英寸的显示器能装得下的东西,这本质上来源于人类对未知的掌控欲。


每一个软件商、每一位工程师都在这场数字化的洪流中,被裹挟着进入下一个时代。所有人都在这变化莫测的时代寻找一个抓手,或是固守传统,或是拥抱未来,而观察这个时代的商业和人,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编辑:奚雅青)


延伸阅读:

BIM如何应用于装配式建筑 应用国产BIM打造“数字建筑”新标杆 施工企业BIM双元应用:组织支持与个体因素的跨层影响机制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