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智能建造 - 大咖专访 >

对话中建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叶浩文: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需构建良性产业生态圈

对话中建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叶浩文: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需构建良性产业生态圈

打印 0条评论来源:中国建设报装配式建筑(id:jsbzpsjz)

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建筑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在“十三五”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基础上,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引,全过程、全要素、全系统推进和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尽早实现以工业化制造取代传统建造,以装配化作业取代手工砌筑作业等,是当下建筑产业界普遍关注和重点思考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国在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做了哪些重要工作,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十四五”期间又该如何发力加快解决行业痛点、难点问题?就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建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叶浩文在接受中国建设报独家专访时表示,在国家和有关部门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十三五”期间的一系列探索实践,我国在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已具备非常好的政策环境、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系统化集成化设计、加速提高智能化建造水平、加快发展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同时要构建并形成良性产业生态圈。


1中国建设报:“十三五”期间我国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不断推进,总体而言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叶浩文: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推进,标准规范不断建立健全,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认定一大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建设一定规模的试点示范工程项目,为全面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达4.2亿平方米,较上年增长45%,2016~2019年年均增长率为55%,照此发展速度,有望提前实现预期发展目标。这些年通过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和催生了一批新企业,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仅全国新建的PC构件厂就超过3000个。一些装配式建筑项目还获评“鲁班奖”,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在多重利好政策的支持和激励下,近年来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整个行业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依然不少,比如一些装配式建筑不“装配”、一些建筑工业化项目体现不出“工业化”,也由此引发人们的质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目的是要实现系统化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智能化建造、产业协同化发展,但因一些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整体性设计和系统性设计较为缺失,加上一些地方存在“唯预制率”“唯装配率”现象,从而导致社会评价不佳。真正要落实新型建筑工业化战略,应将建筑当作“工业化产品”来打造,在工厂进行工业化、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在现场不仅要实现建筑主体结构的“装配化”,还要实现装修、机电等整个建筑结构和部品体系的一体化装配。


2 中国建设报:一些装配式建筑不“装配”、一些建筑工业化项目体现不出“工业化”,您提到的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也备受行业关注,该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叶浩文: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组织管理模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广的工程总承包是最适合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充分体现设计、生产、施工以及管理的一体化。通过采用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设计采购与施工管理总承包或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生产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在设计端或许就能解决掉。


其次要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技术体系。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新型预应力装配式框架体系、交错桁架体系比较适合公寓、学校、医院、酒店、办公楼等;模块化技术体系,在需要快速建设的传染病医院中可以“大显身手”。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选择与之匹配的技术体系后,再将结构、机电、装修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不仅可以加快建设速度、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建筑品质。


最后要推广使用大型构件。目前从工厂里生产的预制建筑构件整体偏小,到了工地还是要用支架子、支模板的方式进行安装,这不是真正的新型建造方式。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本身就是要朝着免支撑、免模板、免抹灰的方向发展,这样才有助于实现建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因此,应设计生产大型预制构件,比如将两面墙或三面墙连成一片,利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整体吊装,进而使整个结构体系、产品体系和安装流程实现根本性改变。



3 中国建设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2020年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推动这一顶层制度设计精准落地?


叶浩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十四五”时期的主基调之一,加快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践行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顶层制度设计精准落地方面,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加强标准化系统化集成化设计。平面、立面、构件和部品部件的标准化设计是有别于传统建筑设计的一大创新,通过实施建筑平面、立面、构件和部品部件、接口的标准化设计,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强化设计引领,可以组拼成众多平面立面,既能防止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又有助于提高构件标准化,更便于生产和装配。


加快提高智能化建造水平。当前,工厂中还是以手工生产居多,导致无法大幅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在工厂中推行智能建造比在施工现场容易得多,因此提高智能化建造水平可以先从提高工厂的智能化水平开始。工厂应朝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果短期内无法实现智能化,也要朝着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努力,而不是简单地将建筑工人从施工现场搬到工厂。


抓紧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筑业要想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要有现代化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作为支撑。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建筑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要让建筑工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充分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产业链并构建良性产业生态圈。这一点在“十四五”时期尤为重要,建筑业不只是一个“行业”,更而是一大“产业”,新型建造方式需要整个产业界一起来打造。前些年国家一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很多企业就一哄而上,导致构件产能过剩。在这方面,可以多向我国的家电行业学习,他们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良性产业生态圈,不同的企业在产业链中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实现了共生共融。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要按照产业链思维来发展,大中小企业要相互依托、彼此协同,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恶性竞争。


4 中国建设报:在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也联合印发过指导意见,在具体实践层面需从哪些方面入手?


叶浩文: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发展智能建造顺应了国家从信息化、数字化迈向智能化时代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的指导意见很及时也很有必要。除了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导、加快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并充分发挥市场及企业作用外,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大力发展数字化设计。智能建造要从前端的设计阶段就开始,不然后端生产、装配就很难推进,推动智能建造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发展数字化设计。因此,数字化设计方面必须领先,要朝着集成、协同方向发展,让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


加快推动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生产与智能建造联系紧密,在工厂中推进信息化、工业化要比施工现场容易。在前端数字化设计基础上,可以大力推动智能化生产,让工厂直接读取数据并生产构件。工厂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就可以逐渐缓解劳动力紧张的问题。


进一步发展智能施工和智慧工地。施工现场的建筑机器人目前技术还不成熟,因此智能施工可以先从智能设备开始,让某一部分率先实现智能化,比如塔吊自动感应、自动浇捣混凝土等。智慧工地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质量、人员、进度、合约、成本等全过程全要素管理,并进一步发展为智能建造平台。


全力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有助于推动建筑业真正走向智能建造的高级阶段。在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时,要将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工地等都融入进去,真正实现设计、生产、采购、加工、运输的“一网联通”。



(编辑:奚雅青)


延伸阅读:

任旭:加快智能建造 引领行业变革 吴传炎:智能建造发展呼唤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搭建 牛建刚:搭建交流平台探索智能建造艺术性表达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