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BIM学院 >

未来15年BIM如何发展、企业如何应对?都在这里了!

未来15年BIM如何发展、企业如何应对?都在这里了!

打印 0条评论来源:广联达新建造(ID:Glodon-NB)

目前,我国正处于国力飞速提升发展阶段,经历十二五、十三五的设计及实践,技术、经济围绕着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有了长足的进步,进一步支撑 “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发展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下文统称“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更是提出了信息科技领域把握科技创新、数字化、自主可控的三大发展机遇,大力开展国产化替代工作解决“卡脖子”问题,并详细解释了当前国际形势下,数据安全、国产化、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之一的传统行业建筑业,平均每年占到GDP约25%,是迎接国家战略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随着国家的总体规划,各省市、直辖市陆续出台了自己的规划和目标,建筑行业部委及个行管部门也直接落地了相关文件政策,逐步明确了数字城市(CIM)建设对BIM技术的要求。


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和引擎是BIM技术,而转型主体为企业,并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关键,BIM技术驱使企业商业模式与运营方式发生变化,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导力量。


根据我国各省市建筑业总体量及发展程度,国家重点确定了前沿省市为试点榜样,文件制度相互学习靠拢,逐步统一推进的工作方式。


下文将结合国家部委及先进省市近期BIM相关政策文件,重点解析建筑业数字化趋势下的BIM技术落地推进方向,分析建筑业企业的应对之策和能力建设要求,展望未来科技与建筑结合的蓝图。


01


政策文件方面


1、国家层面


近日,住建部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市〔2020〕60号)要求,各地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较大进展。


总结各地经验做法形成《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印发给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等部门,供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文件从设计、施工阶段,装配式形式,政策及费用等维度推荐和肯定多个省市的优秀政策和做法,给其他省市指出了发展方向,确定了BIM技术的推进核心定位。



我们从中可以抽提大量关键词语,如BIM技术、费用补贴、平台化要求、自主可控、智慧工地、机器人、智能化等,但实际上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所有数字化的核心,所有技术都是建立在拟建建筑物的信息不断交互基础上,实现虚实结合,数字孪生。


所以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定义的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一定是以BIM技术为核心先行主导,各省市陆续会学习榜样相继出台相关要求、规范、费用文件及强条。


2、前沿省市


近年,各省市陆续推出了BIM技术相关文件政策,较为有代表性及推广力度较大的如北京、上海、广东、成都、青岛、深圳等等省市。


这其中发展力度较大,代表性强要属上海市的BIM技术推进工作。这一点在上文的“经验做法清单”中也可印证。


上海市建筑行业BIM技术推进工作一直走在全国领先位置,BIM技术应用较为深入,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较为全面,政府牵头及多部门推进力度较大。


近期更是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之前相关实践文件,陆续更新和新出了相关文件。尤其是上海市市委、市政府贯彻《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的相关要求,由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制定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以下简称“三年计划”)。


行动计划指出,到2023年底,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形成以BIM三维设计和BIM数字化表达为主、二维设计为辅的新业态,既有建筑全面开展BIM建模和运维管理应用,BIM技术在建筑运维和智慧城市管理方面的应用逐步深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强,应用和管理水平持续保持全国前列,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国际数字之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文件指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网络技术和区块链等技术的飞速发展,BIM技术的发展即将进入革命性的新阶段。


BIM技术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带动其他建筑技术的进步,持续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文件从多个方面基于上海市今年BIM应用情况,继续深化推进BIM技术落地应用。有效的支撑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BIM技术的软硬环境。具体关键内容我们抽提如下:


(1)深化BIM技术应用


a、完善BIM技术应用取费机制


b、工程招投标推行增设BIM技术应用条款


c、完善BIM技术应用基础规范体系


(2)探索构建BIM建设和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a、结合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推广,推行基于BIM技术的建造运维一体化的建设管理模式,推行BIM技术在工程生命周期使用。


b、探索建立基于BIM的区域管理体系。


c、探索建立BIM技术的超大城市建筑物精细化管理体系。


(3)升级完善BIM标准和评价体系


a、开展标准规范体系的完善工作。


b、建立科学合理的BIM技术应用评价。


(4)深化BIM新业态、新技术融合和创新


a、深化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的融合。


b、深化BIM技术和绿色建筑的融合。


c、深化BIM技术和新基建的融合。


d、针对薄弱环节,鼓励本土化的研发创新。


(5)构建BIM人才高地


a、加强BIM技术基础应用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


b、加强长三角区域BIM技术人才交流。


c、建立BIM实训基地,培养符合型人才。


d、提升BIM示范企业标准扩大示范企业数量。


从以上关键工作可以看出,政府在推进BIM技术应用的决心和支持,并且在行业、市场、行管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


在十四五期间国内建筑行业大力发展BIM核心技术的大形势下,应用基础快速扩大,各地势必响应号召,学习标杆陆续推出相似或更加严格的政策要求。


这种情况下,我们建筑业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加快BIM应用的步伐,并具备相关BIM能力。


02


建筑行业BIM技术


推进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尤其像上海市这种引领性的标杆,可以发现许多惊人相似的重点要求,根据发展趋势,建筑业企业也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需要快速建立BIM能力。下面我们列举部分关键趋势和应对方向。


1、自主可控、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


“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对自主可控提出了要求和详解:相比十三五而言,十四五期间提出了 “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这是十四五期间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非常重要的原则和思路的变化。


并且相对建议而言,纲要把这一说法提到了最前面,更加凸显了当前国际形势下安全和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其中对基础软件领域基础能力建设投入也是十四五规划的主要新增内容。


而在今年的两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十三届全国政协四次)讨论“推动工程软件国产化为建筑行业松绑”的提案中指出,必须推进建筑工程软件国产化,但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不足、缺乏产业链协同机制以及研发企业科研实力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工程软件国产化进程。


早在2020年7月,住建部等13部委联合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里就重点提到,强调建筑信息化自主可控,核心BIM软件国产化趋势势在必行,大力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


近期,各地政策陆续推出,相对于大形势落地,建筑行业逐步加紧推行自主可控、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BIM相关软硬件政策要求。


对我国建筑业特殊行业涉密或敏感工程(政府、部队、科研、教育、新区建设、CIM城市、管廊桥梁隧道等),以及普遍的人防工程,都在招标要求中逐步强调数据安全问题。


而随着国际形势的严峻以及我国重视国产化、数据安全等方向,城市、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的平台对接要求,普通建筑项目的招标建设要求也将最终实现国产化替代,这将对行业企业的BIM建设提出强制性条文规定要求。


所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建设、BIM技术的规划等发展过程中,对新技术的选型必须考虑自主安全可控、自主产权、国产本地化等因素,并且对合作、采购的企业技术的更新能力、研发能力、服务能力等进行综合选比,才能应对企业发展壮大,全国不同地域、多种建设投资方要求、政策规定下承揽项目拓展市场的变化趋势。


2、BIM技术应用取费机制


随着全国BIM应用推广浪潮下,相应的BIM技术应用取费机制也相应出台,已经明确出台BIM收费标准的省、市区域有: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湖南省、河南省等十七个省市。


各省文件有指导性的也有规定性的,有政府投资强制性的,也有推荐参考性的。


相信随着BIM技术的全国推进,各地都将会推出差异性微小、区域统一的强制性条文作为造价补充文件执行,并逐步细化。


向国内BIM应用先进前沿、合理科学的省份城市学习,最大的差别在于取费机制的应用对位颗粒度。随着对应BIM技术应用的深度发展,建筑行业的应用点拓展,取费机制必将越来细致科学。



但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在制定标准文件过程中,都会参考或讨论地方企业的建议和开展详细的调研,并且先出讨论稿,经过研究研讨最终确定。


所以企业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大力应用BIM技术,深入发觉BIM技术应用的价值和性价比投入,形成自己公司的企业相关数据或定额,不断优化融合施工业务,才能更好对位相关地方取费制度文件,评测盈亏。


3、工程招投标推行增设BIM技术应用条款


随着我国探索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快速实践,在与国际接轨逐步对我国建筑行业进行产业化升级、结构化调整的大方向下,对FIDIC合同条款等相关环境改制推进中,行业中也尝试了多种合同结构形式来摸索适合于我国的推广模式,其中包括BOT模式《相应演变的BOO(建设-经营-拥有)、BT(建设-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BOOT(建设-经营-拥有-转让)、BLT(建设-租赁-转让)、BTO(建设-转让-经营)》、PPP模式,EPC模式等;落地国家发展政策,和新兴技术相结合,建设方(政府、城投、开发商等)也在不遗余力的推进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BIM技术融合发展。


目前,在招投标环节中,不管是建设投资方,还是监管方的招标文件中都大量出现了对投标单位的BIM应用要求条款。并且在文件中对合同过程中的一些建设方平台、设计部门、第三方咨询机构等相关单位的BIM模型数据信息格式标准的对接与集成也提出了相应规定。


而随着BIM技术全过程的应用推广,地方文件规定或招标文件中已经开始对BIM技术的不同阶段、不同管理领域、不同标准系统、不同应用点等具体内容进行指定规定。


这就对企业承接市场项目过程中,对不同总包形式、相应阶段、不同数据集成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BIM承接能力。


要具备全生命周期、轻量化、高集成、低成本的BIM应用能力才能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形成市场竞争的核心BIM能力。


4、探索建立基于BIM的新区建设的区域管理体系。并大力发展CIM城市精细化管理,规建管一体化,加强平台建设。


随着数字中国的落地,各省市逐步推出试点,沉淀方法,推动旧城改革、新区建设,大力发展CIM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城市建设领域快速形成规建管一体化能力,从规划、设计、审图、报批、建设、管理、交付、运营等方面全面基于BIM信息模型交互承载运算数据信息来进行数字化管理。


各地都在新区或新开地块、基建等方面加强平台化建设。雄安新区,滨海新区等为例,新区逐步按照CIM+BIM需求标准招标建设,对所有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BIM数据要求都很严格。可以说作为标杆试点具有真正的起点高、推进快、需求大等特点。这也是全国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的样板。




建筑企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沉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要拓展类型、领域、地域必须具备强有力的BIM承接能力,并且加快建设企业的BIM体系化建设,快速探索BIM业务融合价值,重视人才积累与数据沉淀,才能在我国发展CIM城市建设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5、建立科学合理的BIM技术应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


利用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推进BIM及时应用。加强监管部门管理效应,推进管理改革。


随着BIM技术的政策落地和应用拓宽加深,定要求、定考核、定评价、定奖励的基本管理思路也逐步清晰。


各级政府对BIM技术的重视,在各种联合发文,多部门联动,检查评价,评优评奖等多维度逐步体现。行业、协会、团体、企业也积极响应推进BIM技术。各种检查、大赛、奖项、交流、观摩已成常例。


部分省市更是强调规定相应推进措施,例如安全文明工地奖项必须达到某某应用标准,或住建部门检查中对相应应用进行联合评价等。


可以看出,BIM技术的应用是建筑业企业必备的能力之一,已经深深的融入建筑行业建设过程中,BIM技术是整个建筑行业的改革、数字化推进的重要组成要素,企业对BIM技术必须是主动深入的应用推进,加快数字化转型,才能迎接行业的改革大潮。


6、建立企业人才高地,争当示范企业,参与体系与标准编制和建设。


在过去行业传统不变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人才的沉淀积累方法几乎是一脉传承的,通过施工年限、工作经历、经验总结等方法筛选少数精英参与到行业研究和工作中去。企业的知名度和能力也是通过传承、重点项目和规模慢慢积累。行业的体系标准与行业发展一样的革新缓慢。


随着我国建筑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市场化环境逐年变革,经济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变革也不局限于工法、专利等领域,BIM技术、5G、IOT、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融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的BIM技术培养与行业BIM技术相关人才市场的流动也重新诠释了双向选择的定义。


这时候企业就必须对新兴高科技专业或复合人才进行重新审视和培养,引进和培养共行,研究和实践并轨,请进来与走出去齐抓,快速建立适合于本企业的BIM部门与人才,树立本企业的BIM领军人物和核心技术观点,才能形成企业核心技术人才的沉淀与共赢。


随着行业核心技术BIM的深入应用,在这个新兴领域,各地必然会去探索、建立、更新行业相关的体系、标准或规范,这时,企业就要发挥自身BIM人才优势,基于自身实践应用的沉淀,积极参与和研讨,建立企业的技术优势,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推进期间,各省市、直辖市、地方必然会加快数字化建设,推进BIM技术快速落地,在高新技术不断冲击传统建筑业的浪潮中,建筑行业企业应不断理解发展趋势、洞察市场先机、学习行业中优秀顶尖的BIM技术知识,未雨绸缪提前布局,选择适合自身的具有国产化、自主产权、安全可控、低应用成本、高数据集成、先进性、系统系、协同性、兼容性等特点的全业务流程的BIM整体解决方案及服务,积极深度应用BIM技术,主动应对行业挑战,才能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装备“动力十足”的引擎,让企业冲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前端。


(编辑:奚雅青)


延伸阅读:

江东发展大厦项目BIM应用案例赏析 你建的BIM模型,为什么没有用? 重点来了,看BIM如何节约施工成本!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