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

科研机制改革激发新活力,装配部品创新打造增长极

科研机制改革激发新活力,装配部品创新打造增长极

打印 0条评论来源:中建八局(id:tjbj1983)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是落实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


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


改革旨在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率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建八局官微开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栏


推广各单位创新做法


典型经验、优秀成果


01


深化科研机制改革


激发科技创新发展活力


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现场、面向行业”,定位为全局各类业务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中心。


一是深化组织机构变革,抢占市场发展先机


根据局战略部署、外部环境变化等,工程研究院调整组建9个研究所、与二级单位协同共建7个研究分院,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室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建立“工程研究院+二级单位研究分院+科研创新平台”形成“1+7+N”体系创新联合体,统筹全局科研资源,快速为城市更新、科创、特许经营等新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二是强化绩效考核激励,激发队伍创新活力


针对一线科研人员,出台《科技成果转化与激励分配实施细则》,明确一次转化、多次转化、知识产权定价等激励措施,以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成果推广等作为绩效考核关键指标,做到“收入多与少、业绩说了算”,从源头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三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提升技术创效能力


将技术成果分为战略前瞻技术和可产业化应用技术两大类:自主研发全装配式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体系,可实现免模少支撑全装配式高效施工,在中建临港总部基地应用;承建的聊城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是国内首座碳纤维索公路斜拉桥,利用碳纤维材料轻质、高强、抗疲劳等优点,极大提高大桥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四是上线“24G”云协服务平台,创新技术服务模式


目前技术服务涵盖超高层、会议会展、机场航站楼等重大项目领域,包含投标支持、设计优化、方案论证等23项技术服务类别,551项精准化服务清单,覆盖工程建造全生命周期,截至目前累计服务项目超300多个。


02


赋能大装配部品创新


打造新型工业化增长极


中建八局积极推进建造方式现代化,攻坚建筑装配式技术研究,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通工业化产业链一体化进程,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近年来主参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等国家标准1部、行业标准2部、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5项,发表装配式建筑相关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200余项。


一是集成材料应用,研发高复合化率产品


开展“高复合化率”材料共生“应用体系”,探索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高性能钢材、纤维及竹木藤草等材料的复合化应用新生态。对UHPC新型材料的机械性能、耐久性、可施工性能及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围绕UHPC在外墙装饰板中的应用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成功研发UHPC大空腔异性板材等,解决普通混凝土装饰板造型单一、自重大、易开裂以及运输吊装不便的问题,同时该材料还可增加混凝土装饰效果的设计需求,目前已成功用于杭州奥体三馆的小型训练馆项目。


二是以产品研发为导向,形成两大装配式产品系列


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研发-中试-应用”的实施路径,形成MPC大装配(Mega Prefabricated Component)和STE装配式临设(Slab to Everything)两大工业化核心产品体系,以大装配部品族库描绘八局新型工业化发展蓝图。自主研发“IABM”智能装配造桥机,在杭州亚运会配套工程——绍兴越东路北延智慧快速路项目成功运行,首次实现将工厂预制的立柱、盖梁和箱梁在现场完成一体化安装,能够在30分钟之内架设好一片200吨重的盖梁,突破传统架桥机只能架设箱梁的技术“藩篱”,每公里架设施工可节省7天,创造国内桥梁架设施工领域新记录,开启高架桥智慧化装配化建设新开端。



三是打造“5+5”工业化技术体系,培育核心竞争新优势


研究与建筑工业化相适应的新型结构体系,形成房建+基础设施“5+5”工业化技术体系,以技术革新,助力市场开拓和现场履约创效,凸显市场、现场、科技场叠加的“三场效应”。


在居住建筑领域形成“竖向分布钢筋不连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该体系预制剪力墙部分在楼面处上下层竖向分布钢筋不连接,采用坐浆方式,按承载力等效原则加大边缘构件纵向钢筋保证承载力不降低。该技术体系克服了现有剪力墙竖向钢筋套筒连接多、成本高、质量难保证及施工效率低等行业通病,工程应用面积达10万平方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中建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中施企协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一等奖。



在公共建筑领域形成“全装配式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体系”,该体系由全预制柱、预制节点和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组成,采用工厂制作+现场安装的方式,突破现有装配式建筑“预制+后浇”的常规做法,充分发挥预制柱的抗压强度高、抗侧刚度大、耐久耐火性能高及钢梁的抗弯性能好、施工便捷等优势。该体系在中建临港总部基地成功应用,成为上海首个、全国最高的全装配式钢-混凝土混合高层建筑,得到上海市住建委和行业内知名专家高度认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实施首件联动,转化成果整套化配送


依托工业化研究团队,对科研产品首件工程实施研发、设计、报建、生产纵向联动。工程研究院、设计管理总院两院融合,形成前段制图;东孚公司、绿色发展公司、生产基地完成中段制造;综合建造公司实施末段安装,以“三段平推式”业务联动流程,实现大装配工业化成果高效转化。截至目前累计承建装配式项目超200个,施工面积超5000万平方米,涵盖商业综合体、体育场馆、综合管廊等多个业态。


未来,中建八局将围绕工业化MPC和STE两大核心产品体系,不断完善产品配套技术与设备,将“数字智能化,绿色低碳化,工业装配化”应用其中,全面革新建造方式,提升工业制造水平,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1636512962490859.jpg

(编辑:奚雅青)


延伸阅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认定第二批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和产业基地的通知 住建部认定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 南京新增6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