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BIM学院 >

北京建工如何推广BIM应用?看这篇就够了!

北京建工如何推广BIM应用?看这篇就够了!

打印 0条评论来源:广联达新建造

01


北京建工关于BIM的探索


当下、建筑业不断推进智能建造,您认为BIM与智能建造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北京建工对此有哪些探索?


根据近年来我们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机场、天安门修缮等一系列工程和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实践总结,智能建造将必然成为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实现智能建造这种新的生产建造模式,完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重构。


未来建筑行业将出现在产业互联网支撑下行业生态加速变化的局面,建筑企业需要通过掌握智能建造,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实现以数据为核心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生产信息化闭环体系,以适应市场的不确定性,为用户提供品质更高、价格更低、企业获得利润更大的建筑产品。


随着BIM技术研究的深入,BIM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在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意识到BIM的虚拟和施工的现实已经严重脱节,极大制约了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结合此前的经验,我提出了智能建造的概念,主要目标解决BIM在虚拟侧的工作不能与现实生产结合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认知发展,今天我认为智能建造可以理解为,“以创效为目标,以工业化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以建造技术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


通过BIM技术实现在虚拟侧的数据生成,并进行模拟和数据承载;通过智慧工地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和感知,实现联结虚拟和现实;通过智能装备实现对现实反馈,把施工作业现场转移到工厂完成,把工厂能力移植到施工现场;从而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造技术深度融合,丰富、延展建造能力,提升建造产品品质的新型建造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智能建造这个模式中,建造是本体,智能是属性,装备是基础。在研究和应用的过程要避免为了智能而智能,智能必须围绕建造展开。


为了能适应智能建造的发展需要,北京建工在行业内较早的把BIM中心升级转型为智能建造中心,并从原来的科技质量系统转移到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


这样强化了智能建造与企业业务部门的关联,并开展了试点示范工程,普及概念、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图片


02


如何看待BIM技术与其他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


近些年,BIM技术与其他数字化技术集成应用不断深入,您如何看待此趋势?在北京建工的应用有哪些突出体现。


一方面BIM技术本身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能力,BIM要依靠高性能的显卡、AI、数据库、图形引擎、云计算、通信等技术的提升改善用户体验,解决使用问题,比如随着云计算与BIM技术的结合,大场景的BIM模型加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从智能建造的角度,BIM只有与测量、感知、自动化的智能装备相融合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BIM在计算机里的模拟结果要通过其他的数字技术与现实工程建造的生产过程相结合,利用BIM数据指挥智能设备,辅助工程决策。因此BIM与各种数字化技术的集成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现在的BIM与其他技术集成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通信手段是问题、数据交互、存储是问题,成果交付是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应用场景的问题。


目前的BIM应用与管理的结合程度还相对较低,而BIM对企业的管理提升价值才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现。


所以企业要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包括BIM技术在内的各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自身建造管理能力的融合应用路径,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这个能力是不能通过花钱买到的,将是未来不同企业能力差异的直接体现。


在具体应用方面,利用BIM与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相结合已经成为了我们工程项目的标准应用;BIM模型对钢筋翻样、模板下料、幕墙加工、机电预制等支持逐渐普及;而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对塔吊、机械、人员数据的采集与BIM分解的WBS相结合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辅助工程进度与风险的分析了。


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在使用,或者正在探索并且取得一定成效的应用。


图片


03


如何看待BIM数字化平台能力?


有观点认为主数据治理是企业的心疾,以BIM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能力对于企业尤为关键,对此您有何看法?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发展趋势上说,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企业必须要有能力掌握它。BIM具有建筑信息的数据生产和承载工具属性,必然是企业数据治理的重要内容。


理论上BIM具有汇集各方数据,支持工作协同的作用,并且BIM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表达,降低了数据使用门槛,相应的BIM平台通过集成、整合各方数据实现业务协同,在企业业务能力提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现实层面,国内目前阶段,BIM在很多方面刚刚进入深水区,有很多技术、方法和模式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BIM模型的合法地位还没有得到认可,BIM应用的成本还相对较高,基于BIM的数据标准尚不完备。


BIM对企业数据治理主要对象的人、财、物数据的承载能力不足、法人治理、供应商管理、劳务管理、集采等方面的数据协同也还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


因此现阶段的数据治理不管是做主数据、还是做数据中台都还要面向数据来源的业务系统,采用比较传统的数据治理方案。BIM平台可以作为一个较为重要的数据源持续研究,对于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铁路、桥梁、电站等可以在项目层级尝试应用。


图片


04


BIM技术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什么作用?


北京建工在实现BIM应用落地过程中,BIM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些方面,BIM技术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怎么样的作用?


北京建工BIM的落地过程中我认为比较有收获的是三个方面:


一是在工程建设方面。作为施工企业主要的BIM应用是深化设计、方案模拟、工程算量和总包管理。目前最主要的价值来源于前两个方面。尤为突出的是深化设计,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基于BIM的设计能力提升是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深化后的结果用于工业化的生产也是智能建造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方案模拟方面,招投标、方案论证、方案汇报、工程创优等过程中的作用已经是比较广泛的共识了。在算量和总包管理方面,我们的一些工程项目已经实现了和甲方的BIM过程对量并支付工程进度款,较之传统方式回款周期大幅压缩,对工程的融资压力有比较明显的缓解作用。以BIM基础的进度管理对材料采购、劳务需求分析也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二是在产业链协同方面。BIM对产业链协同起到较好的支持,这点在装配式工程方面效果更加明显。例如我们通过BIM将北京建工旗下的地产公司、设计公司、构件厂、总包单位四方汇聚在一个体系下。打通了设计和构件厂、总包单位之间BIM数据通道。提升了地产公司对工程项目图纸、工期、成本、质量的管控力度。


三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推广BIM技术和智能建造技术,北京建工的数字化人才方面取得了较大收获。企业领导的数字化意识大幅度增强,很多下属企业的领导开始研究BIM、数字化、智能化与企业高质量战略发展的协调关系。


企业的中层干部运用数字化手段的管理能力有显著提升,遇到工程管理问题开始有意识的思考如何运用BIM和数字化手段解决。一线的员工BIM技能得到大幅度的普及,BIM软件应用的基础人才不再是制约项目BIM应用障碍。而从上至下的全员数字化意识提升给企业下一步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05


北京建工如何规划BIM应用的未来?


北京建工在BIM应用推广中有怎样的经验积累,对企业BIM应用的未来是如何规划的?


北京建工在BIM应用推广的主要经验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顶层设计清晰,集团统筹发展。北京建工是行业比较早在集团层面成立BIM管理机构的企业,由于管理机构设置的层级较高,对下属单位开展BIM应用具有较强的统筹协同能力,通过建立BIM示范工程,以项目补贴的方式带动发展,有效的汇聚力量解决了BIM推广过程中的资金、人才、落地工程等问题。


其次是坚持BIM应用以创效为导向,持续开展工作。我们在推动BIM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在要求应用单位测算投入产出关系,鼓励推广具有明显创效作用的BIM应用,投标模拟、装配式施工现场堆场布置、模板加工周转、精细排砖等一批价值应用得以普及。同时北京建工的BIM骨干团队持续存在,较早的进行了市场化探索,并取得的了成功。给集团下属企业开展BIM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求变。BIM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主动发现问题,明确思路,快速应变。在发展BIM技术之初我们就认识到BIM是信息化,较早的开展了BIM平台的探索。而后又意识到BIM需要与其他数字化技术的集成的重要性,较早的梳理了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这给北京建工BIM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未来我们将着力重点发展智能建造,BIM作为智能建造重要的基础北京建工将会持续大力发展。


一方面会加大BIM对EPC支持的研究,持续提升设计板块BIM设计能力;


在施工方面要积极拓展国产BIM软件的应用场景,加强BIM和智慧工地、智能装备的集成,提升建造效率;


在运维方面关注数字资产交付,提升工程建造与城市服务的数字化衔接能力。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江东发展大厦项目BIM应用案例赏析 你建的BIM模型,为什么没有用? 重点来了,看BIM如何节约施工成本!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