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智能建造 - 最新资讯 >

陈卫国:进一步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支持加快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

陈卫国:进一步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支持加快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

打印 0条评论来源:中国建筑

2023年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旗下

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

围绕“进一步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

“支持加快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

提出相关建议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代表、委员们认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用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陈卫国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我们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有效整合不同创新主体的人才和资源,要完善核心技术的识别和攻关机制,集中力量打好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智化升级

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多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85%以上。但我国建筑业发展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建造模式较为传统,能源资源消耗较大,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020年住建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至今,推广智能建造的相关政策、市场、技术等条件已基本具备。


从近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智能建造在标准化和工业化基础、核心资源培育、产业生态打造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陈卫国建议,一是完善配套政策,打通全国智能建造管控路径、核心指标和标准评价体系,鼓励政产学研各界积极参与。二是汇聚关键资源,加快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和基础软件系统攻关,畅通产学研转化协同机制和职业工人培养体系。三是孕育行业生态,搭建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的数字化协同平台和价值共享型智能建造评价体系。


加快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

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战略引领、机制优化和聚力攻关,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我国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加快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可以更广泛地凝聚各方创新主体的合力,实现政策引导、创新供给、成果应用的高度匹配。陈卫国建议,一是加强支持建设产业创新联合体的顶层设计,通过多元化政策引导多渠道创新资源投入,加快形成创新联合体动态评价机制,建立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路线的容错机制。二是激发产业创新联合体相关主体的内生动能,鼓励龙头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加强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高校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考核评估权重,一体贯通科技需求调研、技术研发、政策应用、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全过程。三是强化产业创新联合体示范引领,支持一批产业创新联合体试点,培养一批优秀示范项目成果,加大对产业创新联合体项目专项支持、政策倾斜和建设运行指导,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创新主体,提供培育产业创新联合体示范项目的良好条件。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工程建设行业如何推进智能建造发展? 《2023年青岛市智能建造工作要点》发布,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2023年的智能建造:关键领域技术及5大发展趋势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