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装配式钢结构 >

超纤薄高楼抗侧力如何解决?钢板墙+组合框架(附多个钢板墙工程的试验概况)

超纤薄高楼抗侧力如何解决?钢板墙+组合框架(附多个钢板墙工程的试验概况)

打印 0条评论来源:清智建

摘要


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塔楼为超大高宽比(10.1)和超大长宽比(6.6)的超常规结构,设计施工难度高。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补充了此项科研工作的体会和多个钢板墙工程的试验概况。


工程背景


为追求建筑效果与建筑功能,超高层建筑可能出现高宽比、长宽比超大的情况。例如纽约111 West 57th Street大厦的高宽比达到了惊人的24(图1左图),是名副其实的“铅笔楼”。这类修长纤细的建筑,非常符合摩天大楼的意象,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但受力显然更为脆弱不利,给结构工程师提出更大挑战。


图片

图1  纤薄超高层建筑实景


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塔楼为风帆造型,地上32层,结构高度151.9m,平面尺寸15m×99m,如图2所示。该建筑结构高宽比10.1、平面长宽比6.6,高宽比和长宽比均远超常规建筑。

图片

图2 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塔楼方案


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


侧向荷载作用下,超高层建筑的内力和变形随高度增加快速增长。而结构抵抗侧力的能力又与其厚度密切相关,较薄的截面难以提供巨大的承载力和刚度。对于超大高宽比的建筑,高度更大、厚度更薄,两个尺度都不利于受力。此外,平面上长宽比过大的建筑(楼层平面呈长条状),则会带来楼盖面内刚度不足、扭转加剧等问题。


我国规范建议7度设防时,高层钢结构高宽比宜≤6.5、长宽比宜≤6.0。显然,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塔楼的高宽比和长宽比,都已远超常规建筑,设计师必须在有限空间内,构建更高效的结构体系、配置更高性能的结构构件。


为满足建筑通透效果和结构抗侧力需求,设计院经多方案对比研究,最终确定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支撑+钢板剪力墙的组合结构体系,如图2(c)所示。在结构纵横两向均匀布置钢支撑,下部楼层小柱距位置采用大高宽比钢板剪力墙(图3)。低区楼层采用屈曲约束支撑,高区楼层采用普通钢支撑。


图片

图3  下部楼层层高和柱网


由于下部楼层受力大且复杂,为确保框架柱与钢支撑、钢板墙能够协同工作,将低区屈曲约束支撑和钢板剪力墙定义为关键构件,设防地震下不允许屈服、罕遇地震下进入塑性耗能。


抗侧力体系试验研究


本项目在前期方案设计阶段,对低区所可能采用的多种结构方案进行了细致的对比研究。各方案均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RCFT),并分别采用(a)钢板墙、(b)钢连梁+钢板墙、(c)屈曲约束支撑BRB、(d)消能连梁作为连接和耗能元件。

课题组除结合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和精细数值模拟,也对各方案开展了抗震试验。模型缩尺比例为1:5,测试段高3200mm、宽960mm,如图4所示。工程最终采用的为带钢连梁和焊接加劲肋的钢板墙方案(b),以下对该方案的试验研究情况进行简述。

图片

图4 模型试验构件


钢板剪力墙(带肋)具有较高的初始刚度、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参见文后附注二)。高宽比是影响钢板墙受力性能的重要参数。本工程受建筑功能限制,平面布置局促,导致钢板墙高宽比偏大,对此进行了重点研究。方案(b)通过在钢板墙内附加钢连梁,将钢板划分为高跨比为小于1的区格,从而提升了结构性能。


RCFT+钢连梁+钢板墙模型在试验中未出现明显面外屈曲和脆性破坏现象,最终因为柱脚处钢板受拉断裂而丧失承载能力,如图5所示。

图片

图5  试件破坏现象


荷载-位移曲线参见图6。屈服位移约为27mm(θ=1/115),屈服荷载约为860kN。试件正负向滞回曲线基本对称,位移延性系数大于3。对照整体结构变形计算结果,该抗侧力体系方案可以实现小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的设防目标。


图片

图6  钢连梁+钢板墙试件滞回曲线和骨架线


试验表明,加劲肋可约束钢板墙面外变形,保证钢板屈服先于面外屈曲,充分发挥钢板墙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加载后期,钢板墙承载力退化系数波动小且稳定在0.85以上,刚度退化匀速稳定,累积耗能上升趋势明显,实现了“强柱弱墙”“高耗能”的设计理念。


附注一:关于超常规建筑与高性能工程结构的认识


类似超大高宽比、超大悬挑、倾斜扭曲构型的超常规建筑,从受力角度看往往并不合理。但超常规建筑发展的新需求,也是工程结构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例如,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塔楼工程,推动了设计、施工和科研单位对高效抗侧力体系的深入研发,并实现了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而高性能结构建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为提升建筑品质、拓展建筑创作空间提供了有效支撑。简言之,本项目科研工作可以看作是对“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的一次具体实践。

图片

图7  超常规建筑与其支撑技术的关系


附注二:关于钢板剪力墙结构的研究应用


天津环球金融中心(津塔)高336.9m,是采用钢板剪力墙的世界最高建筑。课题组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与华东建筑设计院合作,对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加劲钢板剪力墙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试验测试(图8)。研究表明:设置加劲肋有利于提高钢板墙的刚度及稳定性;高强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均能满足设计需求;加劲和非加劲钢板剪力墙结构均具有较高承载能力和稳定的滞回性能。


综合考虑受力及施工方面的需求,该工程最终采用的是类似图8(b)所示的加劲钢板墙,钢板与边缘构件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图片

图8  天津津塔钢板剪力墙试验


天津于家堡洲际酒店(原名天津国际金融会议酒店)采用的是大开洞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课题组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对不同构造的大开洞钢板剪力墙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试验测试(图9)。研究表明:开洞降低了钢板剪力墙试件的刚度和承载力,但洞口角部断裂对钢板剪力墙试件的抗震性能影响不明显;在钢板墙洞口周围布置加劲肋对开洞补强效果显著。

图片

图9  天津于家堡洲际酒店钢板剪力墙试验


参考文献


■ 甄伟, 张磊, 丁然, 盛平, 樊健生. 组合抗侧体系在大高宽比和长宽比超高层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与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23, 44(04): 74-86.

■ 聂建国, 朱力, 樊健生, 范重, 刘学林. 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3, 34(01): 61-69.

■ 聂建国, 樊健生, 黄远, 周炜, 汪大绥, 陆道渊. 钢板剪力墙的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0, 31(09): 1-8.


说明及致谢


试验研究由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宋凌寒完成,樊健生老师、丁然老师、2018级博士研究生唐俊跃以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甄伟教授级高工、张磊高工等也参与了研究工作。


感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对研究工作的帮助与支持。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钢结构聚力制造好房子 钢结构住宅技术应用发展及展望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独特优势与现存困境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