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智能建造 - 最新资讯 >

建筑信息化——智能建造的来龙去脉

建筑信息化——智能建造的来龙去脉

打印 0条评论来源:建筑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众多传统行业发生天翻覆地的变化,生产力得到显著提升。譬如农业归功于机械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物的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制造业得益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生产效率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之相比,建筑业则显的默默无闻,建筑业由于其生产特点,无法很好运用各种前沿技术 ,导致建筑业的发展变化并不大。


但是随着各项技术的继续发展与国家部署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


建筑业的变革已是趋势与必然,智能建造也是在这样的背景孕育而生。


一、建筑业长期变化并不大的原因——主要由生产特性导致


建筑业生产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水平低下:


怎么形容建筑业技术含量低呢。


用高情商来说,建筑业是一项古老而传统的行业。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用低情商来说,就是工地这一行没啥技术含量。就是抹灰、砌砖、浇灰。


建筑业属于是包工头拉来一批人就能插手干的行业,体力活也不需要啥学历,工地现有工具就够用的,高科技也不需要。——要啥自行车啊!特别是对于小企业而言,其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更慢,科技含量更低。据相关数据显示——建筑行业在科研创新和新技术的投入还不到总收入的1%,远低于其他行业水平。


看到这个数据时,我有些吃惊——竟然还能有1%,为啥我在工地上看不出来?


2、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密集:


建筑行业一直是正儿八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过程主要采取现浇方式建造。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缺乏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人工手工操作占据主导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建筑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建筑工人往往凭借经验去干活,不少干活都很随便,人员操作技能水平对房屋质量影响很大。这也导致了建筑行业缺乏精细化管理,效率低下,一个工程的工期较长。


3、生产的流动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生产人员和机具,乃至整个施工队伍,都需要随着新开项目的地理位置变化而流动,跨市甚至跨省;其次,在新开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机具必须随着施工部位的不断变换而调整,因此工地上通常会使用比较小型或便于移动的机具。此外,由于各项新型技术在实际工地环境中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它们不便投入使用。


4、建筑物的独特性:


不同于工业产品可以通过大规模制造来生成出一样的产品。每个项目的设计造型都不相同,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工程都可以用“独孤求二”来形容。施工现场所需的工种、技术、材料品种、规格、要求、施工方法、机械设备、劳动组织、生产要素等不完全一样,进一步增加了建筑业生产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无法像工厂那样形成规模化。


5、露天和高空作业多:


建筑业又有不同于工厂制造业的一点,就是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大,下场雨就歇息,生产就暂停,没有流水线生产一气呵成的感觉,质量和安全也受影响。这使得生产过程相互割裂、相对孤立。


综上所述,建筑业生产效率低下主要是由于技术、人员素质、生产方式、产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提升建筑业生产效率自然也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包括提高技术水平、规范管理、培养工人技能和改进生产方式等。


二、智能建造的概念


智能建造是指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和智能系统,以提高建造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智能建造是一种新型的建造方式,它结合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建造过程。


智能建造的核心是利用智能技术和智能系统来优化建造流程、提高建造效率和质量。这些智能技术和智能系统可以包括机器人技术、自动化设备、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自动化完成一些重复性的、繁琐的工作,减少人工成本和错误率,提高建造的精度和效率。


此外,智能建造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建造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建造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智能建造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建造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和规划。


总之,智能建造是一种新型的建造方式,它可以提高建造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人工成本和错误率,提高建造的精度和安全性。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建造将会越来越普及,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智能建造的发展脉络


1、住建部出台智能建造行业标准。智能建造纳入建筑业“十三五”规划。


2017年5月4日,住建部网站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 ,批准《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 。


图片3.png


2、高校开设智能建造相关专业——其中同济大学更是全国首个在土木工程学院开设“智能建造”专业的高校。


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启动了新工科建设,审批设置了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工科专业。


2018年3月15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公告,首次将智能建造纳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文件指出:智能建造是为适应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色的建筑业转型升级国家战略需求而设置的新工科专业,是推动我国智能智慧项目建设所必须的专业技术人员。


3、智能建造上升国家层面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的提出。


次月28日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创新投资建设模式”“以应用为导向”等一系列要求,释放了加快“新基建”的信号,为“新基建”的推进指明方向。


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4、住建部等13部门加快智能建造推进,首批24个城市开始落地试点项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不久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通知,明确首批24个城市。


图片1.png

图片2.png


首批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名单

1.北京市

2.天津市

3.重庆市

4.河北雄安新区

5.河北省保定市

6.辽宁省沈阳市

7.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8.江苏省南京市

9.江苏省苏州市

10.浙江省温州市

11.浙江省嘉兴市

12.浙江省台州市

13.安徽省合肥市

14.福建省厦门市

15.山东省青岛市

16.河南省郑州市

17.湖北省武汉市

18.湖南省长沙市

19.广东省广州市

20.广东省深圳市

21.广东省佛山市

22.四川省成都市

23.陕西省西安市

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目前进行中——智能建造试点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已下沉到全国各县市区,并纳入各地建筑业考核任务中。


最后看的出来

智能建造脚步已越来越快,离我们越来越近,智能建造的落地已经开始了,不久后智能建造将塑造建筑行业,建筑行业迈入工业化信息化,深刻影响着行业人员。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锚定“中国建造”高地,广州2030年冲刺5000亿级产业集群 衢州市多举措发展智能建造技术 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从“经验施工”到“数据管控” 福建推进智能建造铸牢工程质量防线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