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自2022年10月入选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深圳认真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部署要求,坚持以先行示范标准,倾力打造智能建造发展新模式。全市已遴选发布了智能建造试点项目124个,试点项目建设全面铺开。为进一步推广试点项目的新模式、新经验、新做法,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组织开展“深圳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交流”系列宣传,旨在为我市相关项目和行业提供参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与工程建设领域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我市现代建筑业绿色低碳智能化融合发展水平。
光明区实验学校同心小学项目
▲光明区实验学校同心小学项目实景图
项目概况
1、项目概述
项目位于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片区,占地面积22805㎡,总建筑面积约25363.62㎡,建设内容包括42班小学教室、12班幼儿园教室、运动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等,用于快速缓解片区学位紧缺问题,使用年限暂定为8年,后期将主要用于腾挪与周转校舍使用。项目于2022年11月开工,已于2023年8月底投入使用。
2、主要实施单位
深圳市光明区建筑工务署、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中海建筑有限公司
智能建造创新点
1.钢结构模块化集成建造技术
▲模块拆分
▲钢结构模块生产线流程
▲装饰装修生产流程
项目采用钢结构模块化集成建造技术,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数字化工作平台对建筑进行模块化标准化拆分设计,确保模块可批量化生产;在工厂生产阶段,利用钢结构模块自动化产线,每半小时可完成一个模块单元的结构框架,实现工厂100%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有效保证模块生产工期和质量。此外,通过合理布置模块堆场和装饰装修生产线,确保底部混凝土浇筑、隔离龙骨安装、机电安装预留、墙板、吊顶、地面安装等工序呈流水作业实施,人员和材料合理周转投入,保证模块装修进度和质量。
2.基于工业化管理体系的智慧信息平台
▲数字建造管控平台展示
项目应用自主研发的C-smart智慧工地综合管理平台,集成包括项目基本信息、视频监控、车辆识别监控、塔吊起重机监管、升降机监管、人员实名制监管、配电箱监控、施工环境监测、BIM模块、危险源监控、进场材料管理、构件跟踪巡查、安全巡检等模块。各个子模块之间可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将关键指标、数据以及分析结果集中呈现,智能识别问题并预警,拉通设计-工厂-现场多端业务场景,协同监理、总包、分包多方深度应用,实现人员、机械、物资、低碳、质量、安全、进度等全过程智慧管理。
3.BIM全周期全场景和智慧制造应用
▲BIM全周期全场景应用
项目以服务应用MIC快速建造技术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为目标,充分利用BIM技术可视化设计、多专业协同的能力,建立常态化的全专业协同工作模式,进行全过程设计成果深化,助力项目快速决策,减少项目的错、漏、碰、缺。此外,还深度运用了建筑性能分析、疏散模拟、全专业BIM综合分析、模块模型深化、净空净高分析、工程量统计等技术,提高设计提资及制图阶段工作效率,缩短项目设计工期进度,提升项目设计品质。
光明区尚美小学项目
▲光明区尚美小学项目实景图
项目概况
1、项目概述
项目位于光明区玉塘街道长圳社区长圳路与长学路交汇处西南角,建筑面积26209.14㎡,地下1层,地上7层,采用钢结构模块化建筑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融合的技术体系,是深圳市首个模块化装配式永久性学校。项目于2022年11月15日开工建设,仅用八个半月时间完成土方、基础、主体、机电装修及市政园林等全部工作,相较传统建筑项目节省工期50%以上,减少35%建筑废料和40%的碳排放。
2、主要实施单位
深圳市光明区建筑工务署、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团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建造创新点
1.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智能生产技术
▲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智能生产
项目模块是在企业自主研发建设的模块化建筑工厂进行生产,能大规模、批量化生产钢结构模块箱体产品,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该工厂模块产线可实现自动上料、自动物流、自动翻转、智能焊接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箱体的尺寸精度。此外,利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总装线,通过一键换型,实现尺寸的三维无极柔性调节,生产效率相比传统人工生产线提高3倍以上。
2.墙板安装机器人应用
▲墙板安装机器人
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墙板安装机器人进行ALC墙板内外墙的安装,该机器人具备视觉识别、距离、重力等感知能力,可实现ALC板从抓取、举升、转动、行走、对位、挤浆等安装全过程的自动化,各流程可通过手机或平板远程控制,解决了目前人工安装ALC板存在的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装风险大、安装质量不可控等问题。
3.全景图形记录管理平台
▲全景图形记录管理平台
项目基于全景图形记录管理平台对施工现场进行360度全景影像记录。项目人员通过佩戴装有360全景相机的安全帽,按路线正常行走完成全景影像录制并自动上传平台,平台通过AI算法自动完成拼贴建模,创建完整的现场全景模型,实现施工现场的高效还原。巡检人员通过平台将全景影像与BIM模型进行同步比对,查看项目各个阶段的施工进展和完成情况,在平台上迅速定位和标记发现的问题或缺陷,实现工程进度和质量数字化管理。
延伸阅读:
川东北金融中心项目智能建造项目品鉴 智能建造 | 取代人工:外墙施工启用机器人,造价低30% 智能建造产品推介:汉韵公馆项目(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