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月25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二标段项目顺利举办钢结构观摩交流会。此次观摩会由广西建筑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程指挥部承办, 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协办,集中展示了项目在智能建造、绿色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等领域的创新技术与实践成果,吸引200余名行业专家实地观摩。
观摩现场设置了智能建造展区、绿色施工展区、项目质量展区、安全管理展区及钢结构管理展区等核心观摩区。通过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施工技术、钢屋盖安装整体提升及吊装施工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场景化展示,及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字建造平台、BIM智慧建造技术、智能焊接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充分彰显了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二标段项目在智能建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二标段项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0.5万平方米,包含近8万根杆件、超 1.2万个焊接球,最大悬挑29.7米,是T3航站楼体量最大、施工技术难度最高的核心区域。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正处于钢屋盖提升施工阶段。 智慧建造 推进高效建设
面对钢结构工程量大、结构形式复杂、超高空作业多等挑战,项目团队将航站楼钢屋盖划分为3大施工区域、7大提升区域,采用“楼板面拼装+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法,并邀请15位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论证指导,经过数十次迭代修改,完成了技术方案的编制,相较常规拼装,节约了30天工期。
在钢结构施工中,技术人员运用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字建造管理平台、BIM技术等数智技术,对网架施工进行模拟,分析构件受力情况,监测网架应力应变,模拟推演提升过程,实现了从设计到施工、运维的全链条数字化管控。
攻坚克难 锻造品质工程
施工期间,连绵不绝的降雨成为横亘在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关,不仅影响了材料运输,更让施工条件变得异常艰苦。项目团队攻坚克难,制定应对方案,合理调整施工计划,充分利用雨停间隙,争分夺秒地推进工程进度。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影响,项目团队对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进行了严格把控,采用“12步骤管控法”,从原材料进场检验到工程验收,严格把控每一环节,为工程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共涉及4项全国首例结构形式:具有66米超大跨度下悬挂双层观景平台的网架;单榀屋盖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达18米的网架+大跨度悬挑网壳结构;采用40米高上下铰接幕墙摇摆柱;采用50米超长索拉式空铁联运吊桥结构。
据悉,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的旅客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快速增长的航空运输要求,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延伸阅读:
智能建造 |"智"造标杆!中建八二智能制造赋能行业革新 温州市中心医院双屿院区改扩建工程:智能建造引领工程管理革新和技术发展 深圳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交流第五期(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