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性强制应用与试点
1、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自2025年4月1日起,BIM模型将具有法律约束力,所有政府工程项目需遵循相关标准。
2、上海市
2025年2月1日起开展BIM模型招标试点,并深化智能辅助审查,推动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计划通过5年时间使BIM技术成为建设行业基础性数字化工具,支持国际数字之都建设。
3、深圳市
2024-2026年推动BIM正向设计及全过程应用,支持自主知识产权BIM软件研发,倡导“优质优价”计价方式。
目标到2026年实现模块化建筑开工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
4、安徽省
新立项的政府投资项目(如大型公共建筑、装配式建筑)自2023年2月起强制应用BIM技术,计划2027年底覆盖全省规模以上工程。
二、技术标准与审查规范
1、多地发布BIM审查标准
广东、江苏、湖北等地出台BIM智能审查规范,例如广东省DB4401/T 228-2023《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施工图审查交付规范》。
南京市发布全国首套BIM智能审查地方标准,涵盖设计交付、审查规范等全流程。
2、跨区域协同
长三角区域(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推动建筑业一体化,加强BIM技术交流与标准互认。
三、职称评审与人才培养
职称体系改革
江苏、重庆、广州、内蒙古等地将BIM设计纳入工程系列职称评审,设立建筑数字技术应用等专业岗位。
广州市2024年首次开展建筑数字技术职称评审,覆盖BIM、CIM、人工智能等领域。
人才激励与培训
政策鼓励高校和职业机构开展BIM培训,组织竞赛及技术交流,并推动国产软件研发以降低技术门槛。
四、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智慧城市融合
住建部试点工程
推进BIM在项目审批、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智能辅助审批,构建“一张图”管理模式。
与CIM平台协同
内蒙古、广东等地推动BIM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互通,支持智慧城市和数字孪生建设。
五、最新动态与未来方向
上海市:2025年3月举办BIM技术研讨会,聚焦智能审查与创新应用模式。
中国香港:法律化BIM模型的应用,强化项目合规性。
全国趋势:预计2030年中国BIM市场规模达370亿元,但人才缺口仍待填补,需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
综上,2025年BIM政策核心围绕技术强制落地、标准统一、人才体系建设和产业生态优化展开,各地政策逐步深化,推动建筑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延伸阅读:
设计施工一体化的BIM重点应用环节 BIM轻量化:解决体量大、加载慢的秘诀! 李霆大师:BIM必须与时俱进——对BIM概念演变的思考(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