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BIM学院 >

BIM看点 | 探究BIM在施工应用中的奥秘

BIM看点 | 探究BIM在施工应用中的奥秘

打印 0条评论来源:黑龙江省BIM技术应用协会

在建筑行业迈向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备受瞩目。作为引领建筑行业数字化变革的关键工具,它在施工阶段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但在实际的施工场景中,一个萦绕在众多从业者心头的疑问始终没有消散:BIM 技术真的能够在施工一线展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吗?今天,我们就借助 “第一性原理” 这一强大的思维工具,深入探究 BIM 在施工应用中的奥秘,破解其面临的难题。


一、BIM 在施工一线的核心价值


【01】冲突检测,优化施工方案


BIM 堪称施工现场的 “智能预警器”。它借助 3D 模型将各个专业的设计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全面、直观的数字化模型。凭借这一模型,能够在施工前就精准地发现诸如管线碰撞、空间布局冲突等潜在问题。据权威研究表明,运用 BIM 技术可以有效降低 40% 的设计变更。例如,在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中,暖通系统与建筑结构之间存在潜在冲突,通过 BIM 的检测,提前对施工顺序进行优化,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工期,还降低了因返工带来的成本增加。


【02】4D 施工模拟,动态管理施工


将进度计划与三维模型深度融合,BIM 便开启了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之旅。通过模拟不同施工场景,如极端天气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不同资源分配方案下的施工效率等,能够提前洞察潜在风险,进而优化资源配置。在一些先进的项目实践中,已经成功借助 BIM 实现了 “0 冲突、0 返工” 的卓越目标,极大地提升了施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03】5D 成本精准控制


BIM 模型集成了工程量、材料价格以及进度数据等关键信息,如同一个实时监控的 “成本仪表盘”,能够对项目成本进行动态跟踪。借助模型快速生成精确的工程量清单,有效减少了人工算量可能出现的误差,大幅提升了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让成本超支的风险无所遁形。


【04】非现场预制,助力装配式施工


利用 BIM 模型生成详细的构件加工图,有力推动了建筑构件的工厂化预制。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还显著提升了施工精度。以装配式建筑项目为例,通过 BIM 技术指导预制构件的生产和安装,使得建筑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二、当前 BIM 应用的难点:回归 “第一性” 本质


第一性原理强调从最基本的原理和本质出发去思考问题。当我们运用这一原理审视 BIM 在施工一线的应用时,会发现其面临的难点背后隐藏着一些本质矛盾。


【01】数据割裂:标准化与协作的底层缺失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软件、格式的数据难以实现顺畅互通,这严重制约了团队之间的协作效率。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来看,数据交换的基础是统一的协议,比如国际通用的 IFC 标准。因此,当务之急是从底层推动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打破数据之间的壁垒。


【02】技术门槛:知识与工具的断层


BIM 技术的应用需要既懂技术又懂施工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一线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 BIM 培训。要解决这一问题,技术普及必须回归到 “基础能力培养” 的层面,建立起一套行业通用的培训体系,降低一线人员使用 BIM 工具的门槛。


【03】成本投入与短期收益的失衡


许多企业在引入 BIM 技术时,往往会因为前期较高的投入而望而却步,认为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的回报。然而,BIM 的价值更多体现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优化上,从项目整体成本的视角来看,其长期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因此,需要重构投入模型,让企业看到 BIM 的长远价值。


三、用第一性原理破解难题的路径


【01】从基础协议出发,重构数据生态


积极推动整个行业采用统一的 IFC(工业基础类)数据标准,实现不同平台之间的模型兼容。同时,开发轻量化、易操作的协作工具,让一线人员能够轻松上手,提升工作效率。


【02】回归技术本质,简化应用场景


根据施工一线的实际需求,聚焦 BIM 的核心功能,如碰撞检查、进度模拟等,避免盲目追求全流程覆盖。此外,开发移动端的 BIM 应用,方便现场人员随时随地调取模型数据,实现高效沟通与决策。


【03】重构人才培养逻辑


将 BIM 技能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从源头上培养 “懂技术、会施工” 的复合型人才。在项目实践中,采用 “以用促学” 的模式,嵌入 BIM 实操培训,让人才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04】建立价值量化模型


通过实际数据和案例,充分证明 BIM 在减少返工、降低安全风险等方面的隐性收益。引导企业从单纯的 “成本思维” 转变为 “价值思维”,更加全面地认识 BIM 技术的价值。


结语:BIM 的价值在于 “回归施工本质”


BIM 在施工一线的价值,绝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通过数据的深度整合、施工流程的优化重构以及决策的科学优化,回归到 “高效、安全、可控” 的施工本质。运用第一性原理破解 BIM 应用难题,需要从底层逻辑入手,打破数据壁垒,简化技术工具,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只有这样,BIM 才能真正从虚拟的 “模型” 走进真实的 “一线”,成为推动施工管理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延伸阅读:

无锡市首个通过BIM设计审图的项目赏析! 2025年中国BIM政策全解析:从强制应用到国产崛起,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省宜中扩建操场抬升工程BIM设计成标杆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