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BIM学院 >

机电BIM深化设计的关键准则全解析

机电BIM深化设计的关键准则全解析

打印 0条评论来源:BIM自习

一、深化设计流程

图片


二、深化原则


机电综合管线排布的一般原则


(1)主干管线集中布置的原则:机电主干管线的布置在满足使用功能、路由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下宜集中布置。系统主干管原则上应布置在公共区域,不允许布置在户内。


(2)各类管道安装标高优先排序:重力管道>电缆桥架>线槽>暖通管道>通风管道。


(3)电缆桥架、线槽尽量高位安装,桥架(线槽)安装后预留放线的操作空间及以后的维修空间,电缆布置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强弱电桥架之间宜有一定间距(参考施工验收规范),以免互相干扰,有条件时,可分别布置在走廊两侧。


(4)水管与电缆桥架、线槽应尽量错位安装,保证水管与电缆桥架平面不在同一路由。


(5)遇管线交叉时,应本着“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原则避让,施工简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有利于施工操作和维护及更换管件。 


(6)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需考虑后期灯具、烟感探头、喷洒头等的安装高度及位置。


(7)风管布置在上方,带风口风管尽量在最下方,方便与吊顶风口衔接,如只能在上需预留出衔接吊顶风口的风管空间。


(8)桥架和水管在同一高度时,宜水平分开布置,原则上桥架距水管保温外壁≥400mm,如与电缆(动力、自控、通讯等)一起敷设,电缆应考虑设套管等保护措施;

在同一垂直方向时,桥架在上,水管在下进行布置,以免管道渗漏时损坏电缆造成事故;当成排水管在桥架下方时,需为桥架预留出维修空间。在管道密集区域,尽量采用共用支吊架。 


(9)压力流管道在外加压力作用下,介质克服沿程阻力,沿一定方向流动。 


给水管道、消火栓管道、走廊喷水灭火管、热水管道、空调水管道等均为压力流管道。


压力流管道区别于重力流管道的主要特征是可以爬升。重力流管道内介质仅受重力作用,由高往低流。


污水、废水、雨水、空调冷凝水等管道属于重力流管道。其主要特征是有坡度要求且排放水流杂质多,容易堵塞,因此尽量水平管线短,避免过多转弯,以保证建筑空间及排水畅通。管线交叉时,应将重力流管道对标高的要求作为首要条件给予满足。 


10)冷水管避让热水管,因热水管往往需要保温且造价较高。 


(11)平面与剖面对应:每个区域,最终出图时,管线位置、规格、标高,机电管线剖面图平面图保持一致。综合协调过程中,剖面图作出调整时,平面图也作出相应调整。 


(12)在水平空间允许时,管线应尽量在同一高度的一个平面内展开,利于管线支架等安装。 


02.设备机房安装排布的一般原则


(1)考虑最终订购设备尺寸,考虑其重量并预留设备基础及预埋件;


(2)考虑设备在机房内的安装空间及美观; 


(3)设备管线及各种阀门的日常操作及维护方便; 


(4)方便施工的原则:充分考虑安装工序条件,机电设备、管线对安装空间的要求,合理确定管线的位置和距离;


(5)方便系统调试、检测、维修的原则:充分考虑系统调试、检测、维修各方面对空间的要求,合理确定各种机电设备、管线及各种阀门、开关的位置和距离,以及日常维护操作照明、通风。如注意考虑日常操作与使用的灯具要维护。

图片

各种水阀、风阀安装位置要操作方便;诱导风机安装后要使其出风不受遮挡,保证使用功能;水系统排空气时便于水流的组织排放等。 


03 井道排布的一般原则


电气竖井排布原则:电气竖井排布除满足布线间隔、端子箱及配电箱布置所必须尺寸外,还宜在箱体前留有不小于 0.8m 操作、维护距离。 


水管井排布原则:


①给水立管排序按照高中低区分从内向外布置,立管间距应距管外径不小于 60mm;


②由于低区(J1)、中区(J2)、高区(J3)立管规格不同,所以成排立管不能以管中为齐,应以靠近支架方向管外径对齐方便支架安装,距墙 60~100mm;


③管井立管深化排布时应考虑水表的安装位置,另外表前与阀门应有不小于8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线管段,表外壳距墙表面10mm~30mm。管井给水立管支架规格宜采用6#槽钢,槽钢的凹槽向下。 

图片


预留孔洞的一般原则 


(1)在绘制建筑结构预留洞图时应秉承结构安全的原则:机电管线穿越结构构件,其预留洞口或套管的位置、大小须保证结构安全。 


(2)框架柱身、剪力墙暗柱区域严禁开洞。其他部位的结构梁、板、墙上开设洞口或套管原则上应预留。 


(3)穿过框架梁、连梁管线宜预埋套管,洞口宜在跨中1/3范围内,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宜小于梁高的1/3,且不宜小于200mm。 


图片


(4)楼板上预留洞口小于300mm时,板内钢筋不需截断绕过洞口即可;当预留洞口大于300mm 时,需征得设计同意。 


(5)当结构梁上的预留洞口大于100mm、结构墙(剪力墙)上预留洞口大于800m 时,需征得设计同意,由设计单位出具结构补强方案方能确定。


(6)剪力墙上的洞口宜布置在截面中部,避免在端部或紧靠柱边。


(7)二次结构墙上开设洞口大于400mm时须设置钢筋混凝过梁。 


三、净高控制意义


01净高控制意义:


净高=层高-(结构空间+建筑面层空间+装饰面层空间)-机电管线空间


在层高一定的情况下,影响净高的因数主要是机电管线空间影响,因此在施工中管线综合排布、优化布局是控制净高、提升空间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02净高控制方法 :


收集资料,确定净高控制标准


图片

图片


控制净高方法:


1)综合管线排布尽量避开大梁,利用次梁作为管线路由通道;

平衡各区域管线数量,尽量避免管线密集集中在同一区域; 


2)合理规划安装空间、检修空间,合理规划安装空间包括(操作空间、支架空间、保温空间、线缆敷设空间等)。


3)合理规划安装空间、检修空间是管线综合的核心要求。 


4)根据人体工程学考虑,后期敷设管线与检修空间尺寸间距控制300-350mm, 保温管道间最小间距 30mm,大管径管道间距不小于250mm等。


  • 表中“控制净高”指在非精装区及无吊顶的精装区表示管线的最低点控制高度,在有吊顶的精装区表示吊顶净高。


  • 普通吊顶按150mm考虑( 不含吊件及吊杆做法厚度);大堂等复杂区域吊顶占用空间需向精装专业协调确认。


图片


  • 首层大堂及电梯厅,各层商业走道、各层卫生间设置有灯槽,设备管线布置时结合精装设计统一布置。 


  • 净高需考虑建筑面层与结构面层差异,由建筑专业或精装专业提供。 


  • 应特别注意降板区板下空间净高是否满足要求。



延伸阅读:

无锡市首个通过BIM设计审图的项目赏析! 2025年中国BIM政策全解析:从强制应用到国产崛起,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省宜中扩建操场抬升工程BIM设计成标杆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