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会员专栏 >

可持续创新:中芬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在京成功举办,亮点纷呈

可持续创新:中芬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在京成功举办,亮点纷呈

打印 0条评论来源:艾列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建筑行业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可持续建筑技术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芬兰作为绿色建筑领域的先行者,其创新的预制混凝土技术以低碳、高效、耐久著称,为全球建筑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中国正处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为进一步促进中芬两国在绿色建筑领域的深度合作,2025年6月10日,可持续创新:中芬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活动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艾列天元建筑技术(江苏)有限公司、佩克建筑材料(中国)有限公司、天宝蒂必欧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主办,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建筑技艺》杂志社承办,北京建筑师学会支持,本次论坛聚焦中芬先进的绿色建筑及预制混凝土技术,250余名专业人士参会,共同探讨预制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潜力。



图片


▲ 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建筑技艺所所长、《建筑技艺》副主编、高级建筑师任琳琳主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建筑师杨金鹏,Elematic中国总经理Seppo Kauppinen,Peikko中国总经理Martin Fenčák,Tekla中国高级销售经理季文敏致辞。



图片


▲ 开幕式主持及致辞嘉宾


学 术 报 告


本次主题论坛特邀11位中芬两国专家莅临,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报告分享。报告核心内容整理如下:


樊则森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建筑师:《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践探索》



讲述了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型建筑工业化实践的探索历程和产品研发应用案例,从全国智能建造试点的深圳市长圳公共住房及其附属工程EPC项目到迭代升级的PCS免模密拼双皮墙结构建筑产品和MCS混凝土模块化建筑产品,成熟应用的SMC钢结构模块化建筑产品,再到未来人居CMC钢-混凝土组合模块化建筑产品,从构件化到模块化,通过结构、围护、机电、内装的高度集成,真正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图片

▲ 中建科技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谱系


PCS免模密拼双皮墙结构建筑产品,将预制围护承重一体化剪力墙构件+双面叠合剪力墙构件密拼组合,解决了传统装配式一段预制一段现浇,现场“拖泥带水”的问题,外墙免模板,内部少支撑,提高建造效率,降低建造成本。


图片

▲ PCS产品施工现场


MCS混凝土模块化建筑产品基于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提出的组合受力理论和不出筋连接技术,实现现有成熟全预制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由二维预制构件到三维模块化产品的创新升级,依托自有工厂成熟构件生产线,实现全流程工业化生产,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质量可靠,较同类型混凝土模块化建筑建造成本显著降低。


图片

▲ MCS体系样箱


SMC钢结构模块化建筑产品将90%以上结构、围护、机电及内装在工厂实现预制,无需焊接与混凝土浇筑,在现场实现“即到即装”“零湿作业”,工期较传统钢结构建筑缩短50%以上。


图片

▲ SMC产品北京亦庄蓝领公寓项目


CMC产品采用工厂制造的钢骨架+永久模板的模块底盘,集成机电及内外装修,以数字定义模块并驱动自研柔性生产线实现智能制造,现场只需安装模块并浇筑混凝土,与钢骨架形成钢-混凝土整体组合结构,充分发挥钢结构适合工厂智造、混凝土适合现场浇筑的特点,同时发挥现浇结构整体性好、组合结构抗震性能好的优势。


图片

▲ CMC产品优势




赵  钿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院长:走向新“制/智造”的新型建筑工业化


装配式建筑在最近十年快速发展,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越来越高。增量成本仍是当下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从国家统计局的《农民工监测报告》可以看出:国内建筑业几十年赖以发展的廉价劳动力——农民工的数量逐年下降,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农民工平均年龄逐年上涨,人力资源的变化,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并使得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走向工厂制造与现场建造相结合的道路。


现代汽车制造与船舶制造为建筑业向“工厂制造“与“现场建造”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不是学习造车的技术,而是要学习其生产组织方式。


“模块建筑”是制造与建造高度集成、高度融合的成功案例,已经有多家企业分别在钢模块、混凝土模块、钢-混组合模块和平板模块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另外,中国院牵头研发的“箱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将造船技术和生产方式引入建筑业,发展出“箱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是一种跨界创新的智能制造与智能建造融合的案例;中国院研发的“装配式一体化消防通风机房”,为部品的工厂制造与现场建造结合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经验。


发展工厂智造与现场建造融合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装配式建筑的未来之路;应在建筑行业引进并发展并行工程理论,提高建造的效率;装配式建筑应统筹好工厂标准化制造与现场个性化建造的关系;只有大力提高建筑标准化,才有可能走向工厂自动化,并提高建筑的效率和质量。


图片

▲ 2024《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图片

▲ 汽车的总装制造流程


图片

▲ 铸造村一期箱板钢结构住宅项目



图片


▲ 装配式一体化消防通风机房




王 帆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叠合剪力墙在广东的应用


叠合剪力墙由于生产的工业化程度和效率较高且更易保证施工质量,从2018年以来在广东逐步得到应用和推广。报告系统梳理了广东工程界对叠合剪力墙从疑虑到接受的过程,简单介绍了以细石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纤维水泥等为主材的中空预制构件产品体系,并对比了当地《装配式评价标准》对这类技术的计分标准。


广东开放的市场环境,使各种类型的中空预制构件都得到了平等的推广机会,多种技术互相借鉴,不断进步。


图片

▲ 不出筋的中空预制墙板


图片

▲ 装配复合模壳体系混凝土剪力墙


代 婧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预制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新型建筑工业化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技术创新》



新型建筑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应聚焦在建设产业化、品质优良化、绿色低碳化和建筑长寿化四个目标,基于主体结构、外围护、内装及设备管线这三大系统的提升需求,选择合理的实施路径。


住宅建筑的主体结构应采用大开间、灵活可变布置,围护结构采用结构保温装饰一体化的预制外墙,并结合装配式内装修技术,以满足我国住宅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需求;公共及工业建筑应聚焦免支撑免支模和围护结构一体化技术,以实现高效建造、高耐久性和高表现力。


标准院近年来开展了创新技术的研发、试验及应用,主要成果包括一体化水泥基外围护体系、EMC系列主体结构技术体系及装配式内装体系等。目前已进行大规模工程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图片

▲ 住宅建筑大空间可变布置

图片

▲ 工业建筑免模免撑高效建造(左);

外围护一体化墙板(右)

图片

▲ EMC预制墙板




Matias Impivaara Carbonaide首席商务官:可持续发展新突破——Carbonaide二氧化碳固化技术重塑混凝土未来



在全球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芬兰企业Carbonaide脱颖而出,成功将碳排放管理融入客户项目中。Carbonaide专注于为预制混凝土制造商提供先进的碳化技术,为混凝土行业开辟了全新的二氧化碳利用与封存路径。


Carbonaide首席商务官Matias Impivaara通过芬兰的实际案例和数据,向大家展示了二氧化碳固化技术及其为客户带来的显著利益。该技术通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盐(从CO₂到CO₃),实现了二氧化碳的永久封存。这一过程不仅环保,还显著提升了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优化了材料配比和固化工艺,且不会对混凝土产品质量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这种低碳技术将成为行业趋势。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Carbonaide的创新实践为行业树立了典范。


图片

图片

图片



Mika Woll M5 Architects创始人:芬兰建筑案例分享:预制混凝土技术助力创新建筑


芬兰在全球预制混凝土建筑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技术创新、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卓越,闻名于世。


在交流会上,M5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创始人Mika Woll分享了多个经典芬兰建筑案例,展示了预制预应力空心板、Deltabeam®技术和Tekla BIM软件在节能、环保和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这些案例包括赫尔辛基市图书馆(Oodi)、赫尔辛基新航站楼、Tripla综合体和诺基亚体育馆等,充分体现了芬兰预制建筑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成果。



图片


▲ Nova 新星医院及建筑内部设计


图片


▲ OP银行总部大楼、大楼内饰及平面设计图


图片


▲ 诺基亚体育馆、体育馆建造过程


Prakash Shah 艾列集团结构设计副总裁:挤出预应力空心板的设计和应用



在建筑领域不断追求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当下,艾列集团凭借其在预应力空心板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实践,为行业带来了新的突破。


艾列集团结构设计副总裁Prakash Shah为大家分享了挤出预应力空心板的设计与应用。他结合了空心板在实际案例中的设计方法和计算过程,向与会者展示了空心板在减轻重量、提高承载能力、节能降本方面的显著优势,使观众深入了解其在国际项目中的成熟应用和丰富经验。


此外,艾列中国销售总监谭巍进一步补充了相关依据,展示了艾列集团近两年参与编写的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写的国标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EHC板)》,为空心板在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图片


▲ 空心板大跨度优势提供更好的建筑灵活性


图片


▲ 空心板的基础设计方法


图片


▲ 空心板与建筑框架的连接



图片


▲ 预应力空心板国标图集


谭  巍 艾列中国销售总监:欧洲预制建筑行业的演变和创新



欧洲建筑行业从木结构到混凝土,再到工业化建筑的演变历程,与中国的发展进程有着相似之处。17世纪,欧洲移民将木结构建筑技术带入美洲,开启了建筑技术的传播之旅。19世纪,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发明推动了建筑施工的高效化与标准化,为现代化建筑发展注入了动力。二战后,大量住房需求催生了标准预制化住宅工业化,预制建筑体系(BES)、节点标准化和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欧的预制建筑。北欧在预制建筑中注重设计、材料、工艺及施工,全方位打造高品质建筑作品。芬兰人均每年使用预制空心板面积在全欧洲位列第一,展现了北欧在预制建筑领域的卓越成就。此外,北欧在可持续领域的创新和概念全球领先,这些理念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建筑之上,为全球建筑行业树立了标杆。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  斌 佩克中国技术总工程师:预制框架&DELTABEAM®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在建筑行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公共建筑的未来正被预制技术和创新结构体系所重塑。作为全球预制连接技术与薄楼层体系的先锋,佩克中国总工程师朱斌系统介绍了佩克刚捷®螺栓连接系统与 DELTABEAM®薄楼层体系的技术优势与工程实践。


佩克刚捷®连接系统通过工厂化精准预制与现场免支撑安装,将预制柱 - 基础、柱 - 梁节点的施工效率较传统现浇作业提升30%以上,显著减少湿作业与人工依赖。其节点抗震性能媲美现浇结构,可满足高烈度设防地区的结构安全需求。助力实现高效、高质、低耗、低排的建筑工业化目标。


DELTABEAM®薄楼层体系则采用钢 - 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满足公共建筑大跨度空间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楼层高度,节省了建筑体积,降低供暖和制冷能耗,为建筑的高效利用和节能降耗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以伦敦巴特西发电站改造为例,该体系凭借内置防火设计、免支撑安装及预制/现浇楼板适配性,通过 DFMA 流程优化施工组织,成功解决百年建筑改造中的空间限制与结构衔接难题,重新定义建筑的空间效率与环境效益。


图片

▲ 佩克刚捷 ® 抗震框架连接系统

图片

▲ DELTABEAM ® 薄楼层结构体系





季文敏 Tekla中国高级销售经理:《Tekla Structures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的应用》


通过欧洲及国内实际项目案例,深入介绍Tekla在投标阶段、设计阶段、制造运输及安装阶段的应用;Tekla Structures以其高细节水平模型、丝滑处理大型(详细)模型、自动建模、自动图纸、清晰的可视化及准确的量、可预先计划执行、通过 CAM/MES 可实现自动化等功能,帮助建筑企业实现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工期缩短和质量提升,助力整个装配式项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次会议学术报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一合中心主持建筑师柴培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仲继寿主持,他们的精彩点评也为会议增色不少。



沙 龙 研 讨


主持嘉宾:


徐宗武,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


研讨嘉宾:


仲继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钱嘉宏,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


王  炜,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研究院院长


田春雨,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研究院院长


朱礼敏,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Prakash Shah,艾列集团结构设计副总裁


史春芳,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EPC管理部/设计中心总经理


结  语


随着 “双碳” 目标纵深推进,建筑行业绿色转型从理念倡导迈向实践深耕。中芬预制建筑技术交流会的圆满举办,既标志着两国在该领域的理念交融与技术共振,更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切入点。


未来,艾列将持续以创新技术赋能建筑工业化升级,助力推动 “建筑更绿色、城市更可持续” 愿景加速落地,为全球双碳目标贡献行业力量!


延伸阅读:

钢结构企业破局之道:共享研究院赋能,告别内卷抢占市场先机 首吊成功丨合肥市上派镇包公路幼儿园项目迎来关键节点 排查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 | 三一筑工各园区联动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