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0条评论来源: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
新型装配式混合框架结构及配套体系关键技术
本项技术针对装配式建筑应用过程中的共性难点问题,系统研发了新型装配式混合结构体系,包括新型装配式预制楼板、装配式钢混组合梁、组合柱、组合墙、新型外围护墙等。其中,新型装配式预制楼板包括了四边不出筋钢筋桁架叠合板、高性能混凝土薄型楼承板等采用密拼连接的新型装配式预制楼板,可实现现场免模板少支撑施工;新型钢混组合构件通过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的高效组合,在节省用钢量的同时有效提升承载力;新型外围护墙采用保温、装饰一体化集成,现场采用全干式快速安装。此外,结合预制构件连接质量及安装偏差数字化检测技术,有效保障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本技术的系统化应用,可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建造品质及综合效益,实现绿色、低碳建造。
新型装配式混合结构及配套体系关键技术
应用范围
本项技术适用于多高层的住宅、学校、公寓、医院及办公等民用与工业建筑。
解决痛点
1.解决传统叠合板标准化低、安装难、模板支架多等问题,实现楼板不出筋密拼连接、免模板少支撑施工,综合安装效率提高约60%,实现机械化批量生产,产能提升50%以上。
2.解决传统钢结构的防火、隔音、结构震颤、保温性能、居住舒适性、耐久性及二次装修等问题。新型装配式组合结构体系在节省钢材的同时提升承载力,达到“1+1>2”的效果,且现场以干式连接为主,安装效率较高。
3.解决传统砌筑围护墙缺少一体化技术集成,施工效率低且质量难以保证的难题,通过在工厂内实现墙体、保温及装饰一体化集成,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现场采用干式连接,安全可靠,可有效节约工期和人工。
4.提高预制构件现场安装质量检测效率,通过数字化检测手段实现对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安装偏差的数字化检测,速度快、精度高、省时省力,有效保证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减少返工浪费。
节能减排效果
以某住宅建筑为例,根据数据测算,采用本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相比传统施工建筑,每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至少可减少800吨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非挤土植入式预制桩关键技术
本项技术通过不取土钻孔、扩底将孔内土液化,实现“静钻”,利用自重将根据受力特性组合而成的高性能组合桩植入成孔内,实现“根植”,通过注浆材料直接固化孔内液土,进行资源化利用,最终形成预制桩-固化土-土协同作用一体受力结构,显著提供桩基承载力,实现“无泥浆排放”。
技术原理图
应用范围
该技术适用于建筑行业,主要用于建设工程的桩基工程中,一般用作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8度以下地区的建、构筑物的低承台桩基础。
解决痛点
该技术解决了传统灌注桩资源消耗大且泥浆排放污染环境,以及锤击/静压法施工预制桩振动、噪音污染和挤土效应的问题;开发了智能化成套工装备,首次实现桩基产业地下隐蔽施工全过程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
节能减排效果
以宁波某区块拆迁安置居住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的桩基础工程量达10.96万米,建设过程其桩基础混凝土用量和现场泥浆排放量较传统钻孔灌注桩分别减少67%和68.4%。
EMC装配式叠合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
该技术体系基于“非等同现浇构造”理论,通过系统性优化和改进现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形成包括空心墙板叠合剪力墙结构、空心叠合柱框架结构和叠合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内的完整技术体系。该体系通过高效配筋、优化钢筋连接及节点构造方法,在保证结构受力性能“等同现浇”的条件下,实现了高效加工和高效施工。预制构件设计简化了施工过程,取消了传统灌浆套筒和钢筋逐根连接,采用波纹管成孔和大直径钢筋机械连接,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可控性。
技术原理图
应用范围
该技术体系在住宅、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多种建筑类型中均有成功应用,特别适用于对施工速度、质量和成本控制有较高要求的项目。
解决痛点
该技术通过“非等同现浇构造”理论,简化了预制构件的配筋和节点构造,降低了加工和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其次,该体系取消了传统灌浆套筒和钢筋逐根连接,采用波纹管成孔和大直径钢筋机械连接,显著提高了钢筋连接的可靠性和施工速度。此外,通过结构、保温一体化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外墙保温系统脱落、防火性能差、开裂渗漏等问题,提升了建筑外墙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
节能减排效果
以北京市某居住用地项目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10804.95平方米,通过该技术体系实现项目工期优化30%,实现装配式建筑高效加工、施工和提质降本增效的目标。
装配式装修智能建造技术
该技术基于SI(结构体Skeleton与填充体Infill)理念,将建筑结构与内装修及设备分离,确保内装修部分可独立更新,减少对建筑结构的损害,延长建筑使用寿命。通过工业化生产方式,将内装修转化为可批量生产的部品,采用支撑构造、调平构造、填充构造、连接构造和集成饰面等标准化模块,实现现场干法装配。结合智能产线和数字化系统,实现从设计、生产、施工到运维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料消耗和施工成本。
应用范围
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酒店公寓、商务办公、学校、医院等多种建筑类型。通过全屋装配式装修技术体系,实现户型标准化、厨卫模块化、隔墙部品一体化和管线分离,满足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要求,提升建筑质量和耐久性。
解决痛点
该技术解决了传统装修中存在的多个痛点。通过工业化生产方式,将内装修转化为可批量生产的部品,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可控性,减少现场施工的不确定性和资源浪费。采用干法装配,避免了传统湿作业的噪音、污染和施工复杂性,实现即装即住。通过数字化设计和管理系统,优化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降低综合成本。此外,该技术体系支持全生命周期内的维修和翻新,减少建筑垃圾和碳排放,实现绿色、低碳、智慧的建筑目标。
节能减排效果
以北京某公租房装配式装修项目为例,该项目装配式建筑总建筑面积10241平方米,利用该技术项目相比传统装修减碳约57%,节水约90%、节材约20%。
建筑外立面智慧光伏系统技术
该技术通过将光伏建材化、建筑光伏系统化和信息化深度耦合,实现了建筑外立面的多功能集成。该技术采用薄膜光伏材料,利用其弱光性好、温度系数佳、低衰减的特点,结合全域智能管控技术,实现建筑全场景及全天候发电能力。通过智能终端、边缘计算和数据中台等技术手段,构建多维度信息融合体系,实现光伏发电、建筑用能、电力传输和储能之间的高效协同。此外,该系统通过建筑光伏介观尺度融合工艺,优化光、电、热等多种功能参数,确保光伏模块在满足建筑外观、发电效率和热管理要求的同时,符合建筑规范及安全标准。
系统架构与智能管理流程图
应用范围
该技术适用于各种建筑类型,包括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等,可广泛应用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改造项目。
解决痛点
该技术解决了传统建筑外立面在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多个痛点。通过将光伏模块集成到建筑外立面,该技术显著提高了建筑的能源自给率,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该系统通过智能管控技术实现光伏出力曲线的低损耗平滑和光伏-电网-负载-储能之间的即时优化匹配,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的安全性。此外,该技术通过采用绿色环保工艺流程,在生产环节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节能减排效果
以中国某科技创新港项目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应用“建筑外立面智慧光伏系统技术”面积2755平方米,实现年发电约40万kWh,建筑年用电量约为35万kWh,满足建筑100%用电需求。
延伸阅读:
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技术 石材幕墙装配式安装施工技术 关于装配式基础在路灯工程应用的探讨(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