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付灿华 > 深圳保障房“大设计”

深圳保障房“大设计”

2011年12月27日

打印专业人士:付灿华   来源:中国建设报

“算上最近的一次,深圳已经出现过两次保障人群退选退购保障房的现象。前一次是因为房价超出其承担能力,后一次则是因为最新一期保障房建筑面积比前期及申请人的预期小。”


  近日,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在分析深圳市保障房退选退购现象时,向《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表示,“对前者来说,价格因素优先于面积大小,但是控制套型面积、容积率是控制成本、提高可负担性的直接手段;后一次则直接说明,保障房的供应要与真实需求相匹配,小套型的空间应用率及适用性设计仍有待提高。”


  事实上,这两个鲜活的案例都充分体现了目前保障房设计中普遍存在的诸多不足。“现在许多保障房套型设计只是商品房大套型的等比例缩小”,深圳市规划局建筑设计处副处长周红玫对记者表示,保障房的设计要“螺蛳壳里做道场”,不仅要实现小空间里的无限设计,更要通盘考虑,形成整体解决思路。


  据悉,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为探索符合本地实情的保障房建设思路而委托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开展的“一户•百姓•万人家”2011保障房设计竞赛(下称“竞赛”)即将完成方案征集工作,本周末将进入评审阶段,来自境内外的百余份方案或可提供更多的启示。


  “大设计”理念谋求顶层设计

  “保障房建设体量大、任务重,目前普遍面临着计划、需求、政策、土地、资金、规划、设计、建设、分配、管理等一系列困惑。”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执行总监王星辰告诉记者,这其中,设计或是串联所有问题的重要线索,前述深圳两次退选退购事件都与设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因此,“保障房不能惟设计而设计,而是要形成‘大设计’的理念。”


  在此理念下,竞赛除了技术要求外,更多地是在当地保障房政策、规划、建设、管理整体链条现存问题梳理和提炼的基础上,提出思考:保障房的必要性与真实需求、存量房屋及土地资源的善加利用、资金和房源的可持续流通、住房的低成本控制及相匹配的低成本生活环境的营造、如何汲取国外低收入社区/住宅的经验教训等,以期知晓开发、设计、施工等过程中更多的现实问题,并获得通盘建议。


  为此,竞赛将保障房建设由小及大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户”题目针对的是居住空间内的效率设计;“百姓”题目引导关注以百户为邻里单元,分解消化保障房任务的策略设计;“万人家”侧重探索在典型大社区中被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低成本生活环境的规划设计。


  事实上,围绕这三个层面,参赛的企业或设计机构等已经提出了现实问题:保障房要不要严格执行日照、间距等强制性规范?土地使用年限问题如何解决……“作为完全不同于商品房的设计,保障房需要挑战许多现行规定,需要在制度层面有所突破,这也是竞赛的意图之一:了解大家的困惑,使更多的真实问题暴露出来。”王星辰表示:“暴露问题或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此之前,深圳市规划委已经委托设计中心围绕政策、资金、国内外案例等进行了多项研究,直指保障房政策、规划、建设、管理的整个链条。而竞赛的评委会成员不仅包括以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清运为首的著名建筑师,还包括政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学者,优秀方案还将推荐给深圳市政协、人大代表,形成政策影响,谋求“顶层设计”的意图十分明显。


  “我们试图寻求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王星辰认为,在目前的保障房设计过程中,这种“大设计”的理念对参与其中的政府主管部门、设计机构、开发企业、施工企业等,同样重要。


  “用设计解决问题”

  “如果简单地将保障房设计成商业楼盘的简化版,将很难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必将使得保障房建设沦为一场大干快上的城市运动。”前述设计中心负责人论及目前保障房建设现状时表示,“因此,保障房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重新设计,并且有的放矢,满足真实需求。”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深圳1.0”:以实践之名寻保障房变革之路 “明日之家”铺路规模化推广 住宅工业化之辩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