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开 彦 > 谈保障房工业化设计产业化方向

谈保障房工业化设计产业化方向

2011年12月20日

打印专业人士:开 彦   来源:未知

刘东卫:(保障房工业化设计研讨会主持人)

开总一直致力于产业化住宅研究,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与日本合作小康住宅的研究时,提出小康住宅标准、就我国发展住宅现状探讨了建设工业化、设计模数化和部品方面的问题。所以有请开总就今天的主题从宏观的思路简要谈谈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历史、当前的课题以及未来的展望。

开彦,(北京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 董事长)

我年纪比较大一点,中国探索住宅建设产业化、工业化设计的过程我也经历了大半,对这方面的发展相对了解一些。在座的各位在建筑行业的各个方面都是非常有成就的,有幸受邀参加今天的会议,非常高兴。

工业化方面,将来必定会有很大的发展。今天保障房的建设数量大、相对讲重复建设量较大,是最容易介入和发挥产业化这方面效益的,从这方面入手做标准化是对的。但是对于工业化我有不同的想法,就是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甚至再往前50年代、60年代那时候讲工业化比较多,工业化PC生产方式需要依靠大量的工厂预制,在盖房子之前就必须把构件做好。在建造中必须使用大型车辆运输、大型机械吊装装配,大型厂房,也就是日本通常说的PC工厂。在那个时代提倡PC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住宅和房地产发展到今天的阶段,无论对数量还是品质的要求都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发展初期特别是战后,要求快速增加数量和面积的情况下追求工业化、产业化是没问题的,的确也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在目前的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是否还需要我们坚持PC建造方式呢?就完全不必要了。现在已经是追求品质和舒适度、提高住宅性能品质的时代,住宅产业化的重点已经转变到内装部品上,而不是建筑结构或者大家讲的PC工厂上。结构的工作要做,不能排斥,但是如果把重点放在结构如何PC化,就本末倒置了。

我认为现在结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得心应手地步,而且手段相当多,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重点是部品的系列化和标准规格问题,也就是内装的标准化和产业化问题。当然我认为叫“内装集成化”在表达上更准确。集成化的概念,就是在不同的工厂生产各种部品、设备、材料,并实施社会化供应的体系。这个社会供应链或者生产链就是住宅产业链。各种标准化部品可以在工厂生产线上批量化生产,产品集装箱运到现场进行快速组装,安装的技术含量可以相对较低,但效率和品质是很高的,这种才是产业化。

现在我国使用的材料或部品种类已经达到了上万的量级,发展到这种程度住宅产业化就不应仅停留在结构的层面,重点早就应当转移到内装部品标准化发展上。像日本那样开展优良部品制度,逐步形成良性产业化生产链,集成化的目标就不远了!

这一方面工作实际上仍没起步,耽误了十多年。我想能不能通过在座的各位来研讨得出一个结论,找到一个解决方法,扭转现在尚不完善的局面。

刘东卫:(保障房工业化设计研讨会主持人)

开老师的开场实际提到了我们国家住宅工业化/产业化的几个核心问题,这一两年有幸和开总以及刘处开了几次会,也常常交流住宅工业化的课题,所以比较了解开总的观点。我也尝试梳理一下:国内做保障性住房的许多企业和厂家都非常有积极性,目前绝大多数的主攻方向都是结构主体,实际内装产业化部分提得很少,进展很慢,在学术上的研究也不是很明确。我个人很同意开总的观点。

这几年我们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借鉴国外经验,保障性住房工业化从建筑系统来看,包括建筑主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产业化)部分,还有内装、管线、设备部分。而后者在国内的发展是相当薄弱的。

我看过开总很多文章都提到集成化的问题,也有很多书籍文章都提到这个问题,现在的集成缺少一个建筑体系将结构体系、内装体系和部品体系整合起来。这个问题目前是最核心的问题。

开彦: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

第一,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量非常大,时间紧迫,技术准备不够难度很大。我们目前的设计和建造状况是应对措施准备不够、底子不足、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导致有人把保障性住房叫作“垃圾房”。

我们今天的命题是如何加快速度、保质保量的地完成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在座有2/3的人都承担了相关的设计任务,也提了一些很好的办法。比如曹院长建议的把套型简化、标准化,把某些局部定制化、定型化。刚才郭老师回顾了我们国家七、八十年代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实际上大家提到的很多方法都是我们曾经实践过的,我认为今天再重复这个过程没有必要,而是必须利用我们现在的技术,发挥我们的能力,结合当前的需要去创新。

就像刘东卫说的那样,如果单纯走PC化道路一定把我们带到死路上去。我从不反对PC,但是大量推行PC肯定会带来很多麻烦,因为它部件大,需要工厂去加工,而且必须是大工厂,需要很多投入,而且这种投入来源于民间。现在有必要这么做的吗?没有!现在再做等于是在走回头路。我比较赞同在一栋楼里的某些部位做PC,可以做20%、30%或50%的PC,其他部位用其他工艺来做,方法还可以探讨,就是不要纯粹去做PC。哈尔滨、南通、合肥等很多城市都投入大量资源、资金去做PC工程,重走老路没有必要!

现在迫切需要考虑3600万套的保障性住房如何在3年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必须采用工业化、产业化的方式,而且也不可能等到研究好了、准备好了再去做,所以我们大家需要探讨实施的路线方案。

第二,要明确我们国家产业化的路该怎么走。美霞处长提出来的基于日本KSI体系发展而来的中国的CSI体系该怎么去做。我觉得一定要想明白,这是中国长远产业化的问题,要从跟上解决问题。CSI是支撑体和内装体相结合的一套体系,这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是美国人发明的,日本用得很好成功了。我们国家正确使用SI体系是产业化之路发展的根本前提条件。我们国家的产业化必经之路,要尽力坚定意志去做,首当其冲地就是在设计中去体现。

今天来了两家部品单位的代表,与部品单位的合作是我们走产业化之路的基础。日本首先是从部品开始,利用一套套体系慢慢发展起来的,一个建筑体系加上部品就成功了。

中国现在缺少清晰的发展条理。尽管这样,国内有海尔在做整体厨房、整体卫浴,还有远大几年前就开始做类似日本的定制化、成品化的产品,但是它们都走得都很艰难。这条路不是不好,而是国内整体环境没有形成,无规格约束的建设环节和它配合不上,产业链根本就没有形成。所以针对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我提出这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标准设计怎么做?定型、定制化怎么做?由谁来做?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空中造楼机”凸显工业化优势 “住宅产业化非装配整体建筑一条路” ——专访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专家、中国房协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长开彦 开彦:“开放住区”是绿色住区的核心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