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开 彦 > 日本公团住宅经验值得我国保障房建设借鉴

日本公团住宅经验值得我国保障房建设借鉴

2011年01月20日

打印专业人士:开 彦   来源:未知

住房保障房建设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2011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将高达1000万套,如何建设成为我们开发设计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作者曾与日本住宅整备公团的同行共同工作过一段时间,对日本整备公团建设的“公团住宅”和集合住宅的建设模式深有体会。今天看来,日本公团住宅实际就相当我们今天说的保障房是有很多共通之处,只不过,日本政府把解决低收入和中产阶层的住房问题交给由政府组建和支助的住宅公团来承担,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占60%的普通住户的需求。

日本地少人多,物资短缺。长期以来在住宅建设方面坚持小面积、适用舒适的理念;长期开展对居住行为方式和家庭人口结构的研究;无论是住宅设计还是产品都是做到了精细的程度。所以,日本的公团住宅不光适用、方便、舒适、健康,而且显得高档、有品位。在今天,我们回过头来讨论保障房的小面积住宅的时候,日本公团集合式住宅和产品认定、性能评价制度一系列措施,几十年坚持住宅产业化的生产模式,是我们学习借鉴的的典范。

(一)精细设计是日本公团住宅的特征

早在1955年,日本刚刚开始进行大规模住宅建设的时候,他们就成立“住宅公团(现称:都市·整备公团)”的建设省住宅建设机构,这个机构在日本各个城市、各个区县都有分部,负责管理、协调住宅的建设的发展,为城市普通住户住房问题提供了大量支撑。都市· 整备公团赖以生存的就是大量建造集合住宅。从1996-2000年第七个住宅五年计划中就达到7300万套左右。在居住品质保证从住宅生产的方方面面采用理性建设,精细设计,达到了有良好的规模、生产结构、居住性能和设备的新一代环境建设更新的目标。

1) 设计形成期 50年代战后日本住宅政策进行调整和确立。由此建立的公营住宅和公团住宅极大地推动了以集合住宅形式的发展。一是钢筋混凝土住宅得到了确认,二是标准化的研究和应用,保证公团住宅集成化发展而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才有了规模建设的可能。跟随工业化技术的进步,50-60年代形成了一系列施工工法(SPH、HPC)工效一路提高。在规划设计方面进入70年代开始出现了创意的设计,在公团的集合住宅中形成了多样化的设计热潮,发展了后现代设计风格,并容纳了以规模建设的标准设计系统。使公团的集合住宅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2)标准设计模式 日本的集合住宅一直坚持小面积套型的方针,1951年以后每年都要推出标准化的设计,不断公布建设标准。并通过居住实态调查,把“食寝分离”、“就寝分离”“干湿分离”和“公私分离”的理念容入了标准设计中去。建立了nLDK 型套型设计模式,由n个卧室和起居室及餐室、厨房等空间组成,从而确立了公团小面积住宅的标准模式,使关于小面积住宅的研究进入了精细化的阶段。按家庭人口为依据,用“家庭人数减去夫妇对数”来计算卧室数量,使集合住宅进入了保证居住实态和注重实效的阶段。除此而外,老年住宅的“亲子型”的二代居、三代居住宅也得到了发展,在设计上又分为同居型、分居型和邻居型三种。表一 日本建设省第六五年计划引导居住标准

家庭人数

房间组成

卧室面积

住户专用面积

1人

1DK

20.2㎡(12.0张)

37.0㎡

1人(中老年单身)

1DK

23.O㎡ (14.0张)

43.0㎡

2人

1LDK

33.O㎡ (20,0张)

55,0㎡

3人

2LDK

46.0㎡ (28,0张)

75.0㎡

3)适应性设计 尽管nLDK住宅被确定为小面积集合住宅的标准形式,仍然在个性化和多样化方面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1)根据居住者的情况,设定针对性的平面2)提供不同价值观的居住生活方式的相应住宅3)居住者能自行装修和自由分隔4)提供自由组合灵活住宅。另外,还考虑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居住以后可以分隔变化的“可变型住宅”、“顺应型住宅”。在集合住宅标准形式中增设了西式卧室布置,使居住空间更加富有灵活性。

4)各种房间设计 室内设计在日本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居住生活行为的地方,因此,需要更加精细地设计。尺寸精细到公分,模数考虑榻榻米的尺寸定为 900mm 一律设为净模。所以产品连接的闭合性较好,自然就很漂亮。各个空间的设计定位很亲切,公共活动空间首先要考虑家具位置和使用;空间要能互为借鉴渗透,小中见大,充分发挥空间的作用。一般来讲,室内每平面和每个空间都不会轻易浪费,确到好处地发挥作用。比如,门厅的设计可称为脸面,日本住宅精细设计的程度可见一斑。门厅设计一般要表现个性,自然要表现主人的身份;要便于大型家具的出入;门要外开且不要妨碍别人;为了保证私密性和空间效果,最好应有一个隔断,还可以间隔外界气候的影响。门厅外部由过渡空间和管线表具布置的空间,并要留出适当的陈列品和花盆的地方,从而设计出有特征的空间。住宅的室内充满了生活感、舒适感;并且对居住的隔音、采光、隔热、保温和空气质量等住宅性能特别关注,从材料、设备和建筑的处理等方面加以保证。

5)住宅品质开发  小面积集合住宅是以高品质、高质量著称的,它的这一成就应当归功于日本优良部品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就是对住宅部品的外观、质量、安全性、耐久性、使用性、易施工安全性、价格及供应条件等,由建设省指定的日本住宅优良部品认定中心进行综合审查。为了保证认证的公正性、权威性,优良部品认定有一套从产品标准、性能测试、专家评价、机构认定、推广普及、售后服务、保险赔偿等方面的方法和程序。公布合格的部品,并贴“BL部品”标签,有效时间为五年。经过认定的住宅部品,政府强制要求在公营住宅中使用。在筑波还专门投资新建了检测中心,配备了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每个受检产品都要在该中心经过严格测试,过五关斩六将。在住宅生产的各个环节,每个产品、部件都非常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如对一个普通的门锁的性能测试,就要由机器人作20万次的模拟开启试验。住宅的材料,需要在仿真的恶劣气候条件下,经受声、热、光、风雪雨霜长时间的实验。  

只有高质量的住宅产品才有市场。日本提出居住要以“与环境共生存” “节能住宅”为主题,创造人与生活、自然与都市相协调的居住环境。日本的住宅区的规划设计,一般非常重视居住生态和环境建设,公益设施配套都比较齐全。为推动住宅产业发展,各有关政府管理部门都根据各个时期形势需要提出相应的技术开发计划和课题。比如,在“21世纪住宅开发计划”中提出了①住户参与居住空间设计;②功能好、舒适度高的内装修材料和住宅设备的开发,③住宅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的开发;④高功能材料和设备及生产技术的开发等。邮政省于1987年提出“智能住宅”课题,内容包括智能住宅本身(家庭内部网络、机器设备、安全系统、模数化、标准化)以及通讯、广播基础设施等的研究开发。

二、对我国住宅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日式小面积住宅值得借鉴

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日本,多数套型专用面积都在 90平方米以下,三居室的套内面积也基本上在80平方米左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为争取较高的容积率节约土地,日本住宅的套型平面大多采用大进深总面宽小的住宅,较大三居室为8米左右,而进深则在11-13米之间,一居室二居室的总面宽一般就在4.5-6.6米之间。隔墙采用轻质装配显得十分灵活自如。在这一点上,日本的套型面积和开间进深与我国一味求大、求洋、求面子有很大的差距,哪些浮夸、表象的作风实际上困扰了我们多年,日本成功的范例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日本的集合住宅最常见的是外廊内廊式住栋。套型结构大体是通道位于中间,卧室靠近住宅入口玄关附近,并不强求南向;住宅中部一般为卫浴空间和厨房,厨房不要求必须对外开窗(日式餐饮清淡);起居室则位于最南端,一般与餐厅厨房共同构成公共空间;和室(榻榻米)作为日本特有的第二起居空间,一般与起居室相邻设置,用推拉门加以分隔,完全可以打开摘走,其空间和起居室连通扩大了空间由能分时使用。一些房间可间接采光而不必直接临窗,从而节省了面宽。比起中国的住宅,日本的套型在功能分区上有三个特色,一是厨房位于套型中部,采用开敞或半开敞式,这是因为日本人在饮食上少油烟,不必对外开窗。二是卫生间在日本被细分为洗浴、洗面、如厕三个独立的功能空间,使业主既拥有了完整的卫浴功能,又可多人共用而功能间互不干扰,总面积较大,使用方便舒适,完全没必要再安排另一个卫生间。三是日本的住宅多采用框架结构,室内较少承重墙,轻质的隔墙、推拉门与壁柜等储藏空间结合设置,灵活且能充分利用空间,能够从不同角度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小面积住宅在我国具有长期性

就人的心理特征和人体工学而言,居住面积并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空间会有空旷感而缺乏氛围;有一种冷漠感而显得压抑。我们常说的“大而无当”就是描述那种空间利用不当而造成的浪费和累赘。这种盲目求大的做法是一种长期苦日子后的虚荣心,是暴发户的心态。对一般普通住户来说人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场所大小是有限度的,只有适合才是最好。而小面积不光是人的正常行为所需,也是我国人多地少的特征所决定了的。不过,很多富裕国家也都在提倡小户型,把它归咎于勤勉和一种文化的传承应当是有关系的。

现在总是把保障房统认为只是低收入住户的住宅,温总理曾说政府要对大多数小白领阶层的住房问题列入政府关注和解决的范围。龙永图先生也指出70%的住房要列入保障的范围。作者非常同意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只是我们应当通过不同的比例对不同的收入的住户给予不同的帮助,同样起着保障性的作用。

住宅本来是面对大众,是“量大面广”的东西,要耗费大量国家资源和社会人力财富,涉及到社会每个人,因此需要精细、需要定制化、需要多次性的重复,因为量大就特别讲究经济和效率。因为是为“人”所用的,又应当是个性的、多样的。日本公团集合住宅的发展具备所有的特性,值得我们学习。这些年我们把求大、求个性的虚荣心强调到不切实际的地步:由狭小、简陋的住宅一下变得一定和世界相比,把本应当注重发展标准化、集成化和产业化的研究撂倒了一边,变得随心所欲,把资源、效率和社会影响力不当回事。小面积小户型的提倡可使我们重新找回了自我。使重新研究和大力发展产业化、定制化、模数化成为非常有必要。因为那样才能如日本公团集合住宅一样具备舒适、高档和功效,才能使我们的住宅成为发展我国经济的真正动力。

利用90平方米的空间完全可以构建出一个“小三居”,但是这种小三居是否能较长一段时期能满足我们多边市场的需求?小面积的定义尚需要讨论,适合于我国的居住标准需要慎重制定。我以为一刀切地 “90平方米”保障房,对那些人口较多,而又有特殊行为方式的家庭而言,“90平方米”确实有点狭小。但是,小面积在我国预示着一个方向,预示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长期地被存在。这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空中造楼机”凸显工业化优势 “住宅产业化非装配整体建筑一条路” ——专访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专家、中国房协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长开彦 开彦:“开放住区”是绿色住区的核心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