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付灿华 > 2011 寻找住宅产业化核心推动力

2011 寻找住宅产业化核心推动力

2011年01月15日

打印专业人士:付灿华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0年12月24日,北京市车公庄大街某写字楼。一场住宅产业化民间探讨拉开序幕。

  在过去的2010年,住宅产业化迎来前所未有的热潮,其良好趋势获得更多共识,相关理念也开始深入人心。自1999年颁布实施《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72]号文)以来,住宅产业化已经行进了11年。

  如果从更早期的基础性工作开始计算,住宅产业化在我国已经“诞生”了近20年。如此漫长的岁月,为何“成长”缓慢?

  徐正忠,原建设部科技司司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建设与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开彦,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执行合伙人,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孙克放,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马韵玉,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秦珩,万科集团北京区域本部总工程师。这份名单上,有曾经的主管部门负责人,有行业协会智库成员,有国有大院的骨干,有民营企业技术中坚。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深入了解国内外住宅产业化现状,曾经并且正在亲身参与住宅产业化的实践,长期关注并真切忧虑住宅产业化的未来。褪去所有的职务与光环,他们以普通专业人士的身份,与《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一起,围绕住宅产业化的若干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住宅产业化的核心内涵是什么?核心推动力在哪里?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找到一个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突破方案?

  站在2011年的坐标原点,一系列问题亟待找到答案。

产业化核心内涵是什么

  没有人会否认,绿色低碳、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是自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普及速度最快的词汇,与此同时,精装修、全装修等工作也得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强调与力推。所有这些,都或多或少、或亲或疏地与住宅产业化发生了“嫁接”。甚至不少企业直接将绿色低碳行为与住宅产业化之间画上等号,并加以热烈宣传。

  “这可能会导致民众对住宅产业化真正内涵产生理解偏差”,对此现象,徐正忠观点十分明确:“住宅产业化内涵丰富,包含了很多理念,节能、绿色、生态都应是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理念。精装修、全装修相对于毛坯房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如果没有标准化、模数化生产,仍然不算实现产业化。”他认为,要充分认识标准化、模数化在住宅产业化中的重要性。应该正确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主次。“在住宅建设中,绿色低碳与节能减排都必须贯彻其中,但是,住宅的建造仍应以产业化为主线,将这些理念串联起来。”

  对此提法,秦珩十分认同:“这些概念都与产业化有重合,但不能影响这个主线。无论是从解决住房数量还是住宅性能的角度来看,都应将推进住宅产业化作为基本思路。”

  马韵玉比喻道,住宅产业化是解决住宅怎么建的问题,属于战略性问题,而健康、绿色等属于具体的战术问题。

  相形之下,开彦更忧心忡忡。他表示,如果内涵不明、主线不清,可能造成一些工作“被误导”,势必影响政策着力点。

  那么,住宅产业化的核心内涵究竟是什么?

  开彦试图以最浅显的语言予以分析。在他看来,与住宅有关的专业领域大致可以分为房地产业和住宅产业,前者指住宅产品的运行销售阶段,后者指销售之前住宅产品的建造、生产阶段。这个建造与生产阶段需要实现建材部品的集成化、标准化、工厂化预制,并在现场进行干作业装配,通过预留接口技术使结构支撑体、内装部品按标准化尺寸互相配合安装起来,最终成为成品建筑,这便是住宅产业化的基本流程。“这背后,既要实现成千上万种部品按标准进行社会化大生产,也涉及到设计、施工、部品生产、施工管理等一串的产业链协调问题,这些都是目前的难点所在。”但是,“只要这些产业化核心内容做好了,住宅品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生产效率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尽管孙克放对房地产业和住宅产业的划分有所异议,但是,标准化、工业化、集成化、社会化大生产等关键词,也得到了他的认同。

  那么,在对核心内涵的认识实现了统一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进行具体实践与推动?业内同样存在争议。

PC与SI的路线之争?

  如何评价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种种技术体系及大小企业进行的实践?《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在长期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技术方向:一种是以长沙远大、宇辉集团、中南建设等企业为代表,以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为切入口,注重结构主体的工业化预制,其背后正开始涌现大量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另一种是SI住宅体系及其相关技术方向,强调内装部品的工厂化预制和集成,项目实例有北京雅世合金公寓,理论体系除国外经验外,还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导编制的《CSI住宅技术导则》,其背后是一批装饰装修企业正在进行的部品化系列集成。

  而万科的研发几乎同时涉足这两种方向。

  开彦是部品集成的呼吁者。他认为,SI体系将结构主体与内装部品分离,能够实现住宅的可变性、可改造性和可替换性,渗透了全生命周期、百年住宅的理念,是住宅产业化的重要表现。谈及PC预制,他显得有些激动:“很多人一提到住宅产业化就认为是窗墙、楼板等结构部件的装配化,以PC等同于产业化,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对此,孙克放予以反驳。他认为,结构主体是住宅部品的载体,只有实现了结构主体的工业化、装配化,才能使生产效益最大化,才使得集成化部品有了装载的空间。

  此言一出,招致其他专家的质疑。徐正忠表示,PC只是产业化的一种选择,即便在产业化成熟的日本,也有许多住宅建筑采用主体现浇方式。不管是预制还是现浇,关键是预留标准化接口,以便标准化内装部品的接入。“各地具体情况复杂,PC不能成为惟一选择”。

  马韵玉则对万科进行的产业化实践进行了直接点评:“万科有点偏向于结构,真正在接口上的研究是不够的。”

  直面批评,秦珩阐述了万科的技术选择。他表示,推进产业化要解决很多现实问题,必须与具体实情相结合。而目前一个主要矛盾是,如何解决住宅产品质量问题,这便要求首先控制好部品载体,即结构主体的质量。结构主体的标准化是实现各种部品标准化协调的基础。万科是在做过多种尝试后,基于我国容积率决定高层建筑形式等现实考量,最终选择PC的,“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因地制宜的结果,尽管是万科目前的主流方向,但并非万科的惟一选择。”

  “主体品质和施工问题解决后,下一步就是部品集成。不过,在目前标准化模数应用缺失和认识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全产业链的部品集成还需较长时间。因此,万科只能先进行内部标准化。”

  经过现场激烈的争论和频繁的发言,结论似乎愈加明朗:PC或SI都只是产业化的两个不同阶段,都是提供了一个步骤、一种选择,其背后更重要的是,在掌握了住宅产业化核心内涵的基础上,推动行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和产业链的形成。当概念与技术路线都清楚时,似乎还缺乏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谁来推动住宅产业化

  10余载推进,虽已取得不少成绩,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仍不如人意。

  徐正忠是最早一批从政策层面上推进住宅产业化的主导人员之一。早在1996年即开始相关考察、研究、报告、试点、推广等工作,并直接参与了72号文的起草与讨论。回顾过往,他认为住宅产业化取得了较大推进:一是对住宅质量和性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提高;二是住宅部品的概念基本确立,部品生产逐步从粗放走向集成;三是一些城市主管部门和企业对住宅体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但是,总结发展缓慢的原因,他提出,“一定要有一个来自政策层面的、强有力的推进。产业化的很多问题不是纯粹的市场方式能够解决的,必须依靠政策强制性,如部品的模数协调、标准的编制执行等。”

  多年来任职于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的孙克放也敞开心扉,谈到实际难处:中心的职能有限,协调组织能力受到一定束缚。尽管各地已经建立起各级住宅产业化办公室,但也存在主管部门直属和自主经营两种模式。

  面对现有组织架构,与会者一致呼吁,在作为主管部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置专门的研究和职能部门,方能形成最有效的推动力。

  机制的革新非一日之功,那么,在现有条件下,有没有一个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突破口?于是,一个关键词频繁出现:保障性住房。

  “保障房可以成为住宅产业化的第一步,”徐正忠提出,由国家主导建设的大批量保障房有条件实现标准化、模数协调。秦珩也认为,在当前条件下要找到一个最容易实现产业化的载体,保障房无疑是最佳选择。马韵玉也介绍道,日本正是从早期公团建设的大批量公共住房中,奠定产业化坚实基础的。

  谁来推进?如何推进?第一步怎么迈?这些问题或许是业内人士最期待了解的。如今,确凿的答案将为2011年住宅产业化发展带来希望。

  争论没有结束。意犹未尽的专家们相约继续以书面方式,就更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许,在住宅产业化的热潮下,类似的讨论会时常发生,因为困惑始终存在。但是,当民间智慧开始汇聚,本身便形成了一股重要的推动力。

  讨论没有终点,寻找仍在继续。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深圳1.0”:以实践之名寻保障房变革之路 “明日之家”铺路规模化推广 住宅工业化之辩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