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谷明旺 > 妖风肆虐——装配式建筑何去何从?

妖风肆虐——装配式建筑何去何从?

2018年04月11日

打印专业人士:谷明旺   来源:新营造

一、网络妖风肆虐,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重新起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必然的结果。但不可否认它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两年一些大城市的装配式建筑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技术、管理、市场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也遇到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国内外众多专家和专业人士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在为此不懈地努力。我相信,只要坚守初心,虚心学习,不断提升,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研究改进,装配式建筑必定会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本人作为装配式建筑的研究者和推动者,在杂志和互联网上发表过一些关于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方面的科普文章,也经常到全国各地观摩和访问交流。在此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行业存在的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为了方便和外地的朋友们做一些讨论,建立了住宅产业化民间智库QQ群,千余名群友均来自于国内装配式建筑和建筑工业化领域大部分的从业单位,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舆情反应通道,群内的一些讨论内容曾引起社会讨论和主管部门的重视,在起草相关文件时,主管部门特邀了群内企业代表参会并听取相关汇报,供决策参考。热心的群友们,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应尽的义务和民间智库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政府部门主动听取群众呼声的积极态度,此事曾一度被传为行业佳话。


数月前,网络上刮起一股恶意中伤装配式建筑的妖风,主要是一些非专业人士为了成为所谓的“网红”,不尊重知识和道德、法律,打着言论自由的幌子,以臆造污蔑和网络语言暴力为手段,利用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大肆发起对装配式建筑领域专家及专业人士的批判和攻击,甚至是道德审判,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他们以自己的文章有多少点击,带来多少粉丝,以及有多少赞同他们观点的留言作为自己的荣耀,而枉顾广大从事装配式建筑科技工作者的尊严与付出,对国家的装配式建筑事业发展带来了阻碍与危害。


纵览他们的系列文章,无外乎以危言耸听的标题来吸引眼球,其中内容基本上是东拼西凑,没有专业性可言,逻辑混乱甚至前言不搭后语,中心思想就是一条——让装配式建筑去死,以表达他们所谓的“忧国忧民”情怀。其实,网络写手靠吸粉作为赚钱的手段,只要不超出法律的底线,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自诩专家身份,没有底线地断章取义、歪曲事实、中伤他人人格,危害行业发展,最终会受到大家的唾弃,甚至法律的制裁。


我也被他们拉入了几个专门质疑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微信交流群,本想这是很好的科普机会,抱着一起探讨和答疑解惑的心态,参与过他们的一些讨论,不曾想这些人多为外行,既不懂建筑,也不懂结构,更不懂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和施工,用网络语言说就是“小白”,但他们个个都自诩为装配式建筑领域的“真英雄”,把其他专业人士都定义成“伪君子”,甚至吹嘘“一人单挑一个行业”“把这个行业干倒”“只要用政府补贴的就是垃圾技术”等。每每有专业人士与他们辩论,往往会徒生“对牛弹琴”“鸡同鸭讲”的无奈。因为这些人既没有专业基础,也没有学习的心态,再加上他们的抵触心理,对专业的话语基本上听不进,看不懂,解释不通。他们讨论和辩论的手段就是死守住“装配式建筑就应该死”这一条,谁反对就会被说成是吹牛、是缺德、是对老百姓不负责任,并称“要搞垮一个行业,最好的办法就是降维打击”,把不讲道理、不讲逻辑当成攻击的手段。



虽然他们的言论只是发生在网络上、微信群中,但同样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作为普通民众,因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很可能会被蒙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微信群”绝非法外之地,对于违法行为要协同“群主”及时管控和制止,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于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于怨言要及时化解,对于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并且传播速度很快,这股妖风已经对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带来了伤害。在这里,我谨希望广大网民多些对装配式建筑的全面了解,增强自我辨别能力,不被妖言所蛊惑。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专家与科技工作者们,更多地宣传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使装配式建筑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对于网络上的违法侵权事件,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作斗争。


使用互联网发挥正确的舆论作用,互联网就能够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用互联网放大负面的舆论作用,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互联网就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妖风肆虐不利于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其他行业也是一样,虽然互联网上言论自由,但是大量无聊的水军们没有资格对实干家们指手画脚,如果在网络上哈口妖气、吹口妖风就可以轻松收取网民的智商税,那么这些人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寄生虫!我们能做的,是提高认识,坚决抵制,孤立这些寄生虫,使他们失去逞能和施暴的空间!


二、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前世今生


建筑的工业化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特别是装配式建筑更是建筑工业化的塔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由于起步较晚,且中断了30年的发展,造成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沉淀较少,产业资源和技术能力已经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建筑工业化是建筑和房地产业自我转型升级的一场革命,国务院于2016年9月发布了【2016国办发(71号)】文件,再次吹响了向建筑工业化进军的号角,虽然装配式建筑迎来了良好的机遇期,同时更加需要百般的努力,主动接受这场挑战,来赢得我国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这场伟大的战争。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始终重视建筑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1969年9月9日人民日报登载了著名学者和建筑学家梁思成“从拖泥带水到干净利索”的著名文章,文中指出:


“结合中国条件,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这是党给我们建设工作者指出的方向。‘三化’( 设计标准化、构件预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是我们‘多快好省’地进行社会主义基本建设的方向。


但‘三化’的问题十分错综复杂,彼此牵挂联系着的,必须由规划、设计、材料、结构、施工、建筑机械等方面人员共同研究解决。几千年来,建筑工程都是将原材料运到工地现场加工,‘拖泥带水’地砌砖垒石、抹刷墙面、顶棚和门窗、地板的活路。‘三化’正在把建筑施工引上‘干燥’的道路。


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工作者已开始做了些重点试验,如北京的民族饭店和民航大楼以及一些试点住宅等。但只能说在主体结构方面做到‘三化’,而在最后加工完成的许多工序上还是不得不用手工业方式“拖泥带水”地结束,‘三化’还很不彻底。其中许多问题我们还未能很好地解决。”


文中内容基本确立了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方向,通过学习苏联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于国家基本建设,在当时钢材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建设了大量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排架厂房,技术水平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为我国的基础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基本建设的重心开始逐步向满足城市生活需求方面转移,在大城市建设了大量的预制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其中北京市的二环和三环之间建设了大量的14-18层的高层建筑,快速解决了城市人口对于住房的数量需求,但由于当时缺乏先进的建筑材料,虽然房屋的结构性能没有问题,但是房屋的功能缺陷却比较明显,例如当时的保温材料不好,导致房屋“夏热冬冷”,再加上接缝密封不好,导致出现外墙渗水和隔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老同志优先分配到这些住房,不好的居住体验使得这类房屋广受住户诟病,成为强烈的反对声音,至今仍不绝于耳。


再加上我国开始实行房改以后,住宅建设从计划分配时代进入“市场供应、自由选择”的阶段,住房逐渐变得多元化,以标准设计户型为生产基础的国有混凝土预制构件厂一时难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短短数年就很快都“关停并转”,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只剩下钢结构一条发展道路,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单层厂房和公共建筑领域,而面向住宅领域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行业进入一个停滞时期,大量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流失造成了技术水平倒退,直至出现人才的断档。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人口红利开始爆发,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建筑业吸纳了超过50%的剩余劳动力,正赶上房地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加上城镇化发展的叠加效应,造成城市住宅主要往高层发展,这些房屋多数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我国的商品混凝土行业和泵送混凝土技术迅速崛起,高层现浇混凝土建筑的技术进步很快,标准厚度的木模板、钢膜、铝合金模板得到推广,使得我国高层住宅的建设规模和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建筑和房地产业也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撑,现浇技术的进步功不可没。


在现浇结构取得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主要是建筑的质量通病多,如抹灰开裂空鼓、外保温或瓷砖脱落、厨房卫生间或外墙屋顶渗漏水等,住户的投诉日益增多,再加上现浇施工过程建设周期长、水电消耗大、建筑垃圾多等原因,以及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建筑用工价格越来越高,在全社会追求绿色环保的情况下,国务院于1999年发布了【1999国办发(72)号】文件,在住建部的领导下,住建部和各省市成立了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相应机构,研究相关政策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行业变革,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及相关行业学会进行规范、标准和标准图集的制修订工作,同期由清华、同济、哈工大、沈阳建大、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合肥工大等知名院校开展了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技术研究,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2006年深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开始了新形势下对建筑工业化的实践探索,积极稳妥地推进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发展。1999年,以万科为首的一些大型房地产和建筑施工单位,不惜投入巨资,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进行建筑工业化的应用实践,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和专业人才也纷纷投身其中,为我国装配式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用将近十年的时间,补齐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技术短板。


技术标准的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国标、行标、图集,以及众多的社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范围涵盖了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木结构三大结构体系,这些标准体系的建立,基本能够指导现阶段下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的全过程,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足以支撑整个行业的发展,部分标准已经超过5年,经过了实践的验证,再次修编将更加成熟和稳定。


2008年,由深圳华阳国际设计的深圳万科第五寓建成,成为华南第一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商品住宅,此后十年间万科在国内开发建设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已近千万平米,其中的万科龙悦居三期,是华南地区首个采用装配式技术建设的面积规模超20万平米的保障性住房,该项目以比现浇价格仅高出不到300元/平米的价格实现了全部精装修交楼,住户可以直接拎包入住,比相邻项目缩短工期半年以上,全部符合国家绿色建筑要求,一举夺得“詹天佑奖”和多项建筑大奖,并且几乎消除了所有的建筑质量通病,建筑质量投诉下降了90%以上,得到了住户的好评,这些项目已经成为国内装配式建筑的经典案例。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发展很快,已经形成建筑和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热潮,2017年,全国在建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超过一亿平米以上(不含钢结构单层厂房),其中大部分是保障房和商品房项目,尽管全国每年新增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厂近百家,仍有供不应求之势,说明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一理念已经得到认可。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装配式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人员、制度、资源条件各方面都做足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做好,在快速发展时期,就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初期,技术和人才积累不够,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难以打破,社会资源分布不均,一些企业由于人员培训和学习不到位,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对质量、进度、成本三大目标的驾驭不平衡,因此装配式建筑质量有好有坏、速度有快有慢、成本有高有低,也是在所难免,甚至个别情况下出现了技术质量问题,对于这样的项目,一旦影响结构安全是不可以接受的,但总体来看,全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态势是良好的。


对于个别存在的质量问题也不可忽视,一是需要及时发现进行整改,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采取更加简便、易行、好操作的,更加可靠的技术手段,提高质量保证率,同时加强质量监管,防止大面积出现类似的问题。现在是网络时代,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负面消息的传播往往具有放大效应,唯有抓好技术和管理,真正发挥出装配式建筑的综合优势,随着应用面的扩大和经验的积累,就一定会越做越好。


同时社会也要对装配式建筑的成长给予适当的包容,就像孩子学步时偶尔摔倒,如果有人鼓励就会自己爬起来,旁人的嗤笑会让一些孩子失去信心,关键是装配式建筑这棵幼苗还太稚嫩,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呵护,而不是围观者的摧残,我相信有专业人员的努力,它一定会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会经历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等阶段,在时间的轮回中,技术和认识是不断螺旋上升的,第一轮打好了基础,以后就有可能加速发展,因此用历史的眼光看,生产力的发展总是上升的、加速的,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但是任何的变革也都是有阻力的,背后的逻辑是需要有上升的自觉性才会有发展的动力,否则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不例外,它需要人们重新审视历史、洞察未来,坚定信念、不忘初心!


装配式建筑对于传统现浇是一场变革,不能总是墨守成规,以过时的经验和消极的态度来看问题,这样你就会成为发展的绊脚石,最终被历史抛弃,只有用求真的精神和积极务实的心态去接受新挑战,才能成为时代进步的助推器,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敬畏技术、崇尚科学的态度去做事,从技术到管理融合发展,才能取得进步。根据多年研究的情况,我提出以下观点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做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的顶层设计,循序渐进。不管是国家、各级政府、企业,都要从实际出发,放弃贪大求洋的思想,在战略上做好发展规划,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累积起来达成总体目标,让参与的人们既要对上级制定的目标满怀信心,又要奋发努力才能达到,切不可目标过高、发展过急,不切实际的目标就会造成放卫星、编假报表,也容易让人失去信心,有些地方起步晚可以发展慢一点,小步快跑,发展快的地方可以对口帮扶,互相提携。


其次,需要建立起公平的制度保障和竞争格局,加大对产业和人才的扶持力度。社会转型和企业转型重要的是理顺制度流程,很多时候软件的作用远大于硬件,否则办事就会卡壳。在发展初期的短时期内,由于投入大、磨合还不到位,往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不明显,需要从国家制度层面对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补偿,适当地减轻企业负担,但要注意政策应该惠及产业链的上下游,如地价优惠、税收减免、贷款贴息、人才认定等,且无论国企还是民企要平等对待。从实际情况看,民企在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主动性高、研发效率高,但资金实力明显不如国企。小孩子吃口奶无可厚非,长大了就该出力,但不管男孩女孩、大的小的,养大了都是自己的孩子,有了能力之后都可以做出社会贡献。


第三,在标准体系基本完善的情况下,要重视技术研究和人才的交流与培养,把技术落实到位。要在发展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时调整策略,要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如对一些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质量问题,可以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加以解决,技术提升后形成标准化的作业程序,甚至形成标准,或者以技术措施的方式再下发指导所有的企业,避免这类的问题再次发生。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主要靠技术来保证,而决定产业发展水平的最终都是“人”的因素,因此应该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可以采取组织技术和管理类人才、实操产业工人的培训课程和实操培训班等,对技术掌握到位了,出的问题就自然少了,管理起来也就轻松了。同时要重视体现人的价值,让他们有获得感,比如以人才认定、操作技能认定、技术比武等形式选拔优秀人才,给与优厚待遇。也可以多组织城市间和企业间的交流,互相观摩学习、吸取先进经验,促进共同进步。



第四,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抛弃对传统路径的依赖,从企业制度和组织管理上进行彻底的变革。在管理制度方面,传统现浇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顺序的串联式的,设计、招标、施工、验收是顺次的过程,传统的管理也是与之相适应的,而装配式建筑是从半成品再到成品的过程,其中半成品预制构件的生产已经集成了多个专业和多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彻底打破了传统现浇施工的管理程序,并且具有不可逆的特点,因此必须相应地改变为“并联式管理”,在设计、采购、生产过程中,对人员、材料、设备的组织和技术准备都需要做到“技术前移、管理前置、科学决策”,否则不但不能节约工期,而且还会相应地增加较多成本。


第五,要保持敬畏之心,坚持对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能力,彻底抛弃最低价中标的恶法,才能做好装配式建筑。在传统现浇工程中,最低价中标虽然是屡试不爽的法宝,但是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可能就会失去作用。那是因为传统现浇都是常规的材料和技术,只要符合技术标准,品质差别不大,传统现浇施工也不需要材料厂家做什么技术服务,只是对比价格的高低,也问题不大,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装配式建筑仍然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较多,古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一些商家在技术和产品研究方面的投入所形成的技术和经验,比产品的价值更大,在材料价格之外,更应该重视供应商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可以指导产业链下游少走弯路,如果是买来了材料不会用,操作不到位,造成了质量问题,其实是对材料的最大浪费,这也是大多数传统施工企业在强烈的路径依赖下,所没有意识到的主要问题。


第六,发挥咨询业的作用,以技术进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效益。我国目前的熟悉装配式建筑技术和管理人才相对较少,难以支撑高速发展,因此需要发挥咨询业的作用,在技术、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利于用少数人带动多数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以全过程咨询的方式参与到装配式建筑设计、预制构件生产、现场施工安装过程之中,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变革,能够快速提升大多数企业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使新接触的企业少走弯路和错路,只有杜绝和减少失误的发生,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防止出现质量和安全事故,实现质量、进度、成本三大目标,充分体现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3月30日召开的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第九次会长会议上,我公司作为轮值主席提出的“发挥咨询业的作用,以技术进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效益”议题,得到了全产业链上下游全体会长单位的认同和肯定。只有把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地传承下去,才能快速培养出更多人才,支撑起行业健康发展。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放大技术咨询专家的作用,通过网络和视频会议,专家们就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能够指导更多的项目,装配式项目就可以少出错误,因此我们应该善用互联网,使之成为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有益武器,而不仅仅是聊天和传播信息的工具。


对于任何新生事物,人们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认知过程,因此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发现并摸清规律,才能控制事物朝预定的目标方向发展,其中肯定会经历艰难和挫折。同样,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道路也许不会一帆风顺,不同的企业会遇到不一样的坎坷,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理性的发展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抛弃幻想,坚定信念,不忘“两提两减”的初心,矢志不渝的追求进步,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金曙)





分享到:

延伸阅读:

PC构件不同生产安装方法的经济性影响 对国内装配式建筑生产工艺和安装方法的再认识 谷明旺:装配式建筑和建筑工业化的关系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