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高宏杰 > 如何实现“拼”建筑,切不可急于求成

如何实现“拼”建筑,切不可急于求成

2018年04月20日

打印专业人士:高宏杰   来源:预制建筑网

编者按


上海是国内最早探索装配式建筑的地区。


2014至2016年,上海装配式建筑落实量连续3年翻番,目前装配式建筑落实量已超3000万平方米。此外,装配式产业链快速发展,预制构件产能持续增加,已有本地企业31家、外地企业22家,设计产能达到1500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全市在建需求。


2017年,上海顺利通过“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评审,4个产业基地获评“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


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已成为上海绿色发展重要一环。


2018年3月,预制建筑网(www.precast.com.cn)

前往上海,就当下装配式建筑发展热点方向,分别采访了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利物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毅匹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内梅切克软件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本期推出:上海毅匹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产业研究院院长高宏杰深度访谈。



装配式建筑集成服务商


预制建筑网:请您简单的介绍一下贵公司的发展历程?


毅匹玺成立于2016年,主要从事装配式建筑,集成设计研发、构件生产、吊装施工服务于一体的集成商。



在装配式行业刚刚起步的阶段,大家对于这个行业还不是特别了解的时候,像我们这样的集成商是非常重要的。2016年,我们在太仓第一家预制构件厂投产,到2017年,设计院重组完成,当年下半年的施工吊装团队也完成,整个的产业布局和构架都搭建起来,同时我们也在做了很多的项目实践,以及尝试性发展做了一些技术研发。


毅匹玺组成部分从大框架来说:设计(E)生产(P)和施工(C)。



设计有分为传统设计院和产业研究中心,传统设计院跟原先的运作方式还是一样的,唯独不同的是在设计思路上、方法上做了一些改变。


原来的装配式设计是在整体设计完成以后的拆,但是我们正在探索装配式建筑设计从“拼”这个角度来进行设计,也就是从构件拼装的角度出发。


我们有自己的产业研究院做支撑,产业研究院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产业新技术研究、PC深化和设计、BIM中心。


拥有自主产权的BIM管理平台,一期研发已经完成,二期即将在常州工厂进行试点,作为智能化工厂的试点和推广。“拼”讲的就是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目前已经有太仓、常州和武汉工厂,正在筹建太原、郑州、浙江、成都的预制构件厂,同时预制构件厂的生产都会依托BIM管理平台,构建一个大的运营中心,对工厂形成一个集成式的管理;在吊装施工方面已经全面开展EPC全程服务,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预制建筑网:作为一家集设计研发、构件生产、吊装施工及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具备工程总承包(EPC)资质的建筑产业化资源服务商,请问贵公司有哪些代表项目?


高宏杰:我们的代表项目有很多,简单介绍几个:旭辉莘庄中心、上海中环祝桥镇三号地块、旭辉杭州奥体项目、宝龙九亭一期/二期、宝龙宝杨广场、托马斯国际学校、上海车墩保障房项目、金山御府公共租赁房等等,其中以「莘庄中心」为案例的“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应用”获得了“智建杯”中国房地产行业BIM应用大奖赛“最佳BIM创新应用奖”一等奖。


EPC与BIM


预制建筑网:您认为EPC总承包模式与传统承包模式相比较有哪些优势?


高宏杰:从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特色来说,跟传统的施工方式工艺是有很多差别的。传统方式主要购买钢筋水泥然后现场施工,但装配式建筑进入现场前就将钢筋、水泥、套筒都已经集成在一个产品。


EPC总承包模式主要以设计为源头,开始对结果负责,设计过程中就已经考虑到施工总协调的一个方式,也就要考虑到构件怎么生产、怎么拼接、怎么采购,总而言之,EPC总承包模式比传统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必须集成考虑。


目前,讲的都是如何去拆,到未来拼装的时候,EPC应该是占主导地位。设计对建筑的质量占了70%的责任,在装配式建筑中,从设计源头开始就已经决定建筑最后呈现的什么样子,占的比例会更大。


EPC总承包模式强化了设计技术的责任和风险意识,要求有更多的责任和风险控制,比传统承包模式有更多积极的意义,以及更加体现集成效应的优势。


预制建筑网:装配式建筑与BIM的结合点是什么?BIM技术到底能解决装配式建筑哪些问题?


高宏杰:现在有关BIM的软件我们都有在使用,也有自己的BIM平台。


我们本来希望这个BIM平台能在2017年底2018年初上线,但是一期验收暂时还在进行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碰到了好多问题,比如在莘庄项目中,运用Revit可以在方案阶段很好的把模型建立起来,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Revit建模以后没有办法直接导出构件,三维正向设计是很困难的,这时候又得用到tekla重新翻模,也就等于在不同阶段需要使用不用的软件建立不同的模型,目前的阶段还没有软件可以兼容。


再比如在托马斯项目中,我们和广联达、同济大学设计院都做了一个模型,总包另外又找人做了一个模型,四个模型的外形一样,但导出来的信息都是不一样的。最终我们的模型相对而言精准一些,我们用的是tekla做,相对言把混凝土、钢筋的量都做的准确点,包括我们自己也多tekla做了一个二次开发,可以导出一个工程量,不能说它是最准确的,但是相对于预制装配式行业还是比较准确的。


▲ 托马斯国际学校


作为我们平台最初的设想是很好的,三维正向设计出来以后可以直接导入到工厂,并指导施工现场吊装,整套软件就可以一直用下来了。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数据源头无法确认,所以,有些项目迫于无奈只能有EXCEL表人工翻样填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部分我们正在启动二期开发;另一部分我们先做好跟后端,跟工厂关联的部分需要信息量比较少的做起来,等软件行业发展能形成一体化时,再做相应的改善。


装配式建筑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预制建筑网:装配式建筑设计的专业人才、以及PC施工技术人才的培训,贵公司是如何培养的?


高宏杰:整个行业都处于人才紧缺的状态,我们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来培养:


第一,通过招收实习生,对实习生进行在业务实践过程中进行培养,轮岗轮训,解决我们人才困境的一个需求;


第二,内部内训,会针对一些设计软件的掌握使用的培训;


第三,工作方式以小组为主,由经验丰富的熟手带领两个生手一起交流学习,并且不定期交叉滚动,把需要的人才培养起来。


预制建筑网:就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上海地区装配式建筑设计企业多么,设计技术和前景如何?


高宏杰:发展的空间很大。我国的装配式行业以及技术才刚刚起步,包括从设计到采购、施工的整条供应链,对装配式带来的冲击,大家都还没有做好准备。虽说装配式工艺是整个施工环节很小的一个部分,其实不存在对行业的颠覆性变化,但是带来的思想变革和变化是非常大的。


年初,我在日本跟同行交流时,日本同行的设计师开玩笑说,非常羡慕你们中国设计师,可以大开脑洞想怎么设计都可以。日本的话是拼接的,不是自己画的,需要有不同的构件能够拼装起来,他才能画出一个完整的产品。通过对构建的组合,拼装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在他们的概念中已经有部品部件了。


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设计人员与他们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个空间就非常大了,我们首先要从拆走到拼这一步,就有很多路要走,走到拼之后又如何把它拼好,拼出更丰富多彩的产品,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另外从施工方面来说,传统施工仍停留在人机料法环,但是坦率说装配式建筑施工主要就三个方面:劳动力、设备和零件。这一变化也还没有准备好。其次又在供应链板块,优质供应商的不足,怎么去采购也没有想好。


总而言之,传统模式的施工还是EPC模式的施工大家也都在探索,所以整个行业的空间非常大。


虽然上海地区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企业很多,很多传统企业也在不断的往后延伸,市场前景也是很大的,属于聚量的政策市场。


我个人认为:


企业虽然多,但是很多没有做好准备,大家仍在讲拆的概念,到了现场能不能装起来,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有工厂、有施工,知道后续的工艺怎么做。实际上在设计阶段做到往前延伸,可以往传统建筑行业延伸,但是在往后端延伸时就有很多困难和阻力,需要有工厂的配合和组织,这也会形成竞争。


我们已经处于怎么去拼的阶段,接着就是想怎么拼好,这就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始终保持半步的领先。


预制建筑网:贵公司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有什么战略规划吗?


高宏杰:首先在发展中布局了,在扩大规模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其次,我们有一个五年规模,主要针对装配式行业的发展,从材料、施工工艺、加工方法、设计和产品来进行全面的布局,我们一直将毅匹玺(EPC)定位成集成商,不是单独的构建生产商,提供解决全套方案,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产品构件,也就是装配式建筑行业中的零件基础,现在构件还没有达到所谓的模块化、标准化,正在继续往这个方向努力研究,就中国的国情而言,是非常适合做模块化的产品。


写在文末


最近,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的朋友圈基本上被刷屏,刷屏的原因是由于某市质监站的“口头通知”(真伪无法考证):装配式建筑不应采用竖向受力构件,原因在于浆锚链接接头处的灌浆料密实度无有效检测手段,灌浆质量在市场上良莠不齐等。


装配式建筑又一次站上风口浪尖。


目前这个阶段,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好的一面亦有坏的一面,就像高宏杰院长在采访中说的我国的装配式行业以及技术才刚刚起步,走到拼之后又如何把它拼好,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责任编辑:金曙)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大浪淘沙后,装配式建筑该关注什么? 寻找遗失的工匠精神 闲话装配式:设计和生产的恩怨情仇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