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付灿华 > 深圳保障房“大设计”

深圳保障房“大设计”

2011年12月27日

打印专业人士:付灿华   来源:中国建设报

  为此,深圳市规划委委托设计中心围绕深圳市保障房发展历程、政策体系及实施情况、物质空间研究、非政府计划廉价住房、绿色建筑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同时开展“十人十问”调研,对出租车司机、证券从业人员、建筑师、应届毕业生、钟点工等人员的家庭收入支出、出行方式、公共配套设施需求、未来计划及住房需求等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调研,得知深圳保障房建设有何不同于内地的特点呢?”针对记者的提问,设计中心设计与学术交流部助理主管张迪直言:“最明显的是,无地可用。”特区寸土寸金,中心城区早已难觅新地,也因此,竞赛强调对居住空间内的效率设计,资源巧用成为首要的评审原则,“我们要求在满足同等功能、居住人数和最基本的人体工程舒适度的情况下,对空间容积、材料及能源的利用越巧越好。因为,土地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


  “其次是结构性失衡”,公共活动部专员马宝成介绍道,深圳人均住房面积已达47平方米,“可见保障房不足及商品房价过高,并非源于总体短缺与刚性需求,而是住房变为投资增值工具导致的结构性失衡。”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房屋资源,包括各类空置房、城中村甚至产业转移后的空置厂房等,将起到事半功倍、促进城市多元活力并存的作用。


  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如何满足他们低成本生活和就业环境需求成为重要的课题。“各地仓促建设的保障房项目普遍存在位置偏远、配套缺乏、就业机会少、通勤成本高、保障人群集中化和边缘化等问题,不利于保障人群的可持续生活和工作。”这一点,深圳众多的城中村提供了启示。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城中村里,人们开设店铺作坊、种养、摆摊,相互提供服务,能生活、能就业,活力十足,大芬村等还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微产业。


  因此,如何汲取其中的优势,仍待思考。


  此外,针对资金、成本、面积、管理等现实问题,设计中心还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可否将保障房按比例搭配给开发企业,以确保房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否出台政策规定保障房只能由政府回购而不能上市流通,以保证资金的可持续供应?为控制成本确保可负担性,在通过设计提高小套型空间效率的同时,厨卫共用的办法是否可行?能否预留部分面积给居民动手搭建扩建?可否实行自我物业管理模式?等等。


  “保障房中的问题千千万万,不能闭门造车。”王星辰表示,国内以往的保障房建设,由于前期调研的不充分,常常出现定位不清、规划缺失、空间局限、建筑质量难以保证、社区交流及后期管理困难等问题。


  “设计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保障房的设计更应该关照被保障人群的真实需求,以此引导保障房问题得到更加理性与系统的设计解答。”王星辰如是说。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深圳1.0”:以实践之名寻保障房变革之路 “明日之家”铺路规模化推广 住宅工业化之辩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