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叶 明 > 寄语2022年:回首装配式建筑发展 展望建筑工业化未来

寄语2022年:回首装配式建筑发展 展望建筑工业化未来

2022年02月15日

打印专业人士:叶 明   来源: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


新年伊始,一年一度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如期召开,王蒙徽部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2022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25%以上”的重点工作要求。同期,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作为远景目标,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十四五”时期建筑业的主要任务。这些无疑为装配式建筑持续发展增强了信心和动力,为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既表明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表明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已经进入了重要历史时期。


站在新发展阶段,回首前路,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要求,开启了我国建造方式变革的新征程。经过6年多来的发展,全国大部分省市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示范项目遍布全国各地,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热情和市场活力,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参与和共识,装配式建筑已形成蓬勃的发展态势;经过6年多来的发展,以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新管理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生机动力,为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实现“中国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6年多来的发展,一大批以装配式建造为核心业务的科技型企业应运而生,已成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极大地促进了传统粗放建造方式向建筑工业化的转型升级,彰显了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回顾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历程,从对“装配式”的质疑,到重点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再到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我国装配式建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和前行。今天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是在国家和地方政策导向的指引下,一大批企业和有识之士经过不懈追求、前仆后继与共同奋斗的结果。我国建造方式之所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逐步走上了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道路,至少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一是从国家层面,坚持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以“装配式”作为驱动力和方向标,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极大地促进了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向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二是从企业层面,坚持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以技术创新带动管理模式创新,以管理创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积极培育企业技术集成能力和组织管理协同能力,从而构建了企业全面发展的新动力。三是从行业层面,坚持系统推进,以一体化建造为目标,以标准化设计为主线,大力推行工厂化生产、装配施工化、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协同发展,力求全面彰显装配式建筑优势。四是从产业层面,坚持产业发展思维,树立以建筑作为“产品”的经营理念,鼓励发展企业专有体系创新,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组织模式,拉动产业链的各环节协同起来向前走,初步形成了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新生态、新格局。


在看到装配式建筑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建造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顶层设计不足,缺乏有序规划。当前装配式建筑已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攻坚阶段,但明显感到顶层设计滞后,仍然停留在“装配率”的基本指标层面上,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尤其是缺少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目前尚未将发展的着力点和工作重心,放到建造方式变革、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上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无序发展的局面。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发展目的不明确。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尚未摆脱“狼性”生长的固有思维,对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的和意义缺乏清晰的认识,自身发展定位不清,盲目跟进,一哄而上,同质化竞争严重。有的企业目光短浅,没能脚踏实地的强化能力,而是为了“装配”而“装配”,甚至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来享受政策红利。有的技术成果尚未成熟、四处转让,有的盲目进行资本运作、跑马圈地、急于求成。从总体上看,很多企业还没有将工作重点放到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和核心能力建设上来,甚至造成了企业资源配置的错位与浪费,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三是传统路径依赖,缺乏革命精神。当前,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系统性”与“碎片化”的矛盾,特别是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正在逐步显露。这种矛盾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没能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对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缺乏足够的理解和长期追求,在发展过程中甚至是穿新鞋、走老路,依然固守粗放式增长方式,缺少革命精神和勇气来破除传统利益链和运营模式。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装配式建筑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虽然目前工业化建造的优势体现得还不够明显,工程建造效率效益还不高,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成本、质量、效率等问题,但是,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与逐步提升,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建筑工业化的新时代一定会到来。平心而论,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目前的建造方式已落后于时代,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难以为继,为此,在市场活力和企业积极性充分调动的前提下,应尽快调整思路,抓住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海量市场优势,激活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建造方式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各生产要素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技术、组织管理、信息资源等方面,在建造方式上都能充分体现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和社会化,完全符合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双轮驱动,走出一条以装配式建筑为典型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道路。建筑业的未来,必须实现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全面革新,必须通过工业化建造方式来改变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建造方式。同时,装配式建筑发展必须要具有科学有序的组织规划,必须要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必须具有实业专注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我们相信,通过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走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道路,一定会引导建筑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实现从粗放建造向绿色集约建造转变,提升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未来中国建筑一定会迈上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发展之路,必将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1636512962490859.jpg

(编辑:奚雅青)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三化”融合创新发展,助力建筑业转型升华 叶明:发展企业专用体系 筑牢产业发展基石 加快提升建筑产业链融通创新水平、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要有机结合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