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开 彦 > 集成化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集成化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2013年03月01日

打印专业人士:开 彦   来源:中国住宅产业网

   3. 强化模数协调的编制和推广应用工作


  模数协调在房屋建筑中的作用,早已为广大的建筑工作者所认识。但我国对建筑模数的应用长期以来主要局限在房屋建筑的结构构件及配件的预制和安装方面。对大量的普遍应用的住宅部品、材料和设备的开发和生产安装,缺乏模数协调应用的指导。国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是50年代在欧洲各国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进入80年代后形成完整的模数协调TC59文件,长久以来未能引起我国的重视以至于与国际脱节达20-30年。应用模数设计网格原理能完好地将各类住宅部品和设备,互相协调地集合在一起,成品具有统一的安装性和互换性。由于我国的住宅部品的现状发展是自流的、无序的,建筑安装生产是手工的、传统的,就造成了生产效率低、资源利用消耗大、住宅质量差等多方面的危害。


   三、工业化要求提高住宅部品的整体生产水平


  目前,我国的住宅部品、设备的开发和试制工作缺乏有导向作用的认定机制和激励机制。重复开发,低层次运转现象十分普遍,住宅产品类别少,品种单调,质量差。普遍满足不了现代住宅建设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规范住宅部品生产的模数协调工作刚刚开始,住宅部品的生产缺乏规格化、系列化和配套化。住宅部品与住宅,部品与部品之间缺乏相应的连接与配合。接口技术是低水平和粗放型,谈不上配套化和工业化生产,基本上仍然是低技术含量的手工操作,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住宅施工质量合格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2.住宅部品开发和生产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至今尚没有建立健全的部品认证制度或部品准入制度。住宅部品缺乏可靠性能和质量的保证。部品市场不规范,次品充斥施工工地。优良部品受到冲击,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新产品开发和营销普遍受阻。


  3.住宅性能评价和认定工作尚处在运作阶段


  一些开发商急功近利,忽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及对新部品开发的主动引导,而只是满足低标准和低质量,使住房利益得不到保护,人们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


  建立住宅部品的认证制度和开展优良部品评估活动是建立住宅部品质量保证的必要手段。90年代,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和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认同下,中国建立了工业产品认证制度,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建立了国家级认证体系。建设部的住宅部品认证组建工作一度积极筹备,并着手向国家质监总局中国标志认证委员会提出申请,建立建筑产品及设备的认证工作站。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但是,我以为这并不会妨碍我们展开对住宅部品认证工作和优良部品评定工作的开展。因为住宅工程质量涉及到千家万户,没有合格优良的住宅部品,就没有优良的住宅可言。就今天的房地产开发而言,一套优良的住宅部品供应体系要比取得一套优秀住宅的设计更为重要。


  ISO9000系列标准是搞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认证了工厂,但并不决定它的产品必然是合格的。在各行各业中,建筑业是最终需求的产业,对各种产品的质量均拥有否定的权利。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发放使用许可证的形式,贴上许可使用标志,不论何种或哪个部门生产的产品,未经许可的,一律不能用于建筑工程,这是建设行业和主管部门的职责,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工作。


  搞住宅产品质量的认证,应当以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出面抓组织、规划及规章制度。要建立权威性和专业性。要成立各类专业的专家委员会。专门指定的测试中心,选聘用专职的鉴定、评估专家。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作出鉴定评估意见,有必要建立一个住宅部品的认证中心周密地开展各项工作。


  关于许可证的工作可以先选几种产品进行试点。先抓同人身、财产安全有关联的住宅部品和设备。再抓有污染的、能耗大的、资源浪费的部品。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全面推开,要根据不同的部品发放不同的许可证。要逐步地把部品推荐制度转化到合格证和许可证的发放制度中来。要制定政策,充分利用市场的机制抑制不合格、低劣的产品和设备,凡使用非许可产品的住宅实行不评奖、不定级的措施。不允许在国家重点项目和示范小区中应用。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空中造楼机”凸显工业化优势 “住宅产业化非装配整体建筑一条路” ——专访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专家、中国房协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长开彦 开彦:“开放住区”是绿色住区的核心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