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宋春华 > 迎接中国住宅建设的新发展

迎接中国住宅建设的新发展

2013年05月22日

打印专业人士:宋春华   来源:预制建筑网

 一、中国住宅建设50年得要回顾


 从1950年至1999年,全国城镇住宅竣工面积57.4亿平方米,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1999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已达9.8平方米。

 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国住宅建设的道路多有曲折。


   1950年至1978年29年间,国家共投资374亿元,新建城市住房5.3亿平方米,年均竣工1800万平方米。由于住宅建设体制和住房分配制度等诸多原因,住宅建设的增长难以适应高速增长的城市人口,1978年据对190个城市的统计,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6平方米,比建国初期的4.5平方米还下降了0.9个平方米,住房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79年至1999年,全国城镇住宅共投资29181亿元,新建住宅52.1亿平方米(是前29年的9.83倍),年均竣工24810万平方米。国家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对住房分配制度及住宅建设的投资融资、开发建设和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好住房问题的新路子,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住宅建设的投资主体由国家投资为主转向以企业和个人为主


   国家提倡住宅建设要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住宅投资结构和投资主体已从单纯依靠国家,变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并逐步要转向以企业和个人为主。


  (二)住房分配体制上实物分配转向货币分配


   1980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住宅问题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住宅建设及住房制度改革的总体构想和相关政策,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之后,进行了10多年的探讨、试点及实践,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94年,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的目标;1998年,国务院又发出了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核心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并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货币化分配制度的推行,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


  (三)住宅建设体制由分散建设转向综合开发


   80年代中期,国家提出住宅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改变了长期以来分散建设和忽视配套及环境建设的状况。通过试点项目的带动,使住宅建设有效地推进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住宅及小区的质量与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四)住房管理体制由自给式的直接管理转向社会化的物业管理


   以住房公有为主要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住房管理,主要是由代表政府的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及产权单位自行实施管理,由于经费短缺而难以为继,用户多有意见。在90年代初开始试行新的管理体制基础上,1994年国家大力推行业主自治与物业企业相结合的物业管理体制,使住区的管理逐步走上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轨道,对提高服务质量、刺激住房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是中国住宅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


   当前,住宅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领域相对规范的运作及房地产基本生产要素的活跃表现,对住宅产业生产力生成上,正在起着积极的重要影响,从而使当前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具有与以往不同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在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及住宅建设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经济政策的引导下,住宅建设连续3年竣工量超过4亿平方米,其中去年达5亿平方米,这在我国住宅建设史上,是建设规模最大的历史时期,所以当前是住宅总量高速增长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缺的是标准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